王洪文妻子,丈夫得意時要離婚沒意見,出事後不離棄,回這村子住

近幾天,到東北出趟差,在吉林長春綠園區西新鄉辦事,跟過一個名叫開源村時,本地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村子就是王洪文老家。

站在遠處眺望,初冬的東北農村的早晨,雖然沒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到也是有點白白的雪意,我們來到這個開源村口,在當地一個比較大的村莊,在一處頗有東北特色的門樓上方鑲嵌著“大開源堡”。

進入村子,一排排的房子列在路的旁邊,紅磚綠瓦,小飯店、小商店、小攤位林立,東北農村少有的十字街很是熱鬧,街上小店門口的大音響傳出陣陣流行歌曲,加上地攤小販們吆喝聲、各種機動車輛發出的轟鳴聲,聲聲入耳。

找到一個村子裡的熟人,他帶著我們來到村子的東北角,指著一所小樓房,周邊沒有圍牆,但還是有兩個門垛,一排房子的屋簷下,大門兩側堆積著玉米杆之類的柴火,門前還蹲著條大黃狗,一見有生人就大聲吠起,這就是王洪文的老家。

這邊農村裡的人也大都外出打工了,但老人還是在家,據村裡人說,家住王洪文的三弟王洪雙。他的父親叫王國勝,因為耳朵有點聾,所以村人給他取個外號“王聾子”。母親王楊氏,為人寬厚善良。你別看這王國勝沒有讀過書,他生了四個兒子,卻用一個響亮的成語給他們取名:文武雙全!老大王洪文、老二王洪武、老三王洪雙、老四王洪全。

王洪雙比王洪文小7歲,身體很是硬朗,看他那身材、臉型、長相,眉宇間,都能看出王洪文的影子,一同去拜訪的同伴都驚呼,簡直長得太像了,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他介紹,自己曾經是一個修配廠工作的職工,退休了就住在村子。說起大哥王洪文的事情,由於年紀懸殊有點大,所以,對大哥的瞭解很少,因為大哥當兵離開家時,我才10歲。只是記得,他很能幹活,經常照顧我們姐弟幾個,和別人家的哥哥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

王洪文在這村子裡生活的17年,由於他是家裡的長子,認為自己出力為家裡賺錢,填補家用是應該的,直到17歲時,他參軍到朝鮮去了,轉業那一年回過老家一次,後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給村裡人的印象是能吃苦耐勞,嘴巴比較甜,能說會道,有禮貌,比較聰明、懂事。

為此,村子裡不少童年一起的玩伴,父母們都教育孩子,要跟王聾子家大小子多學學,他那時在村裡當兒童團長,帶了一幫村裡的孩子玩得熱火朝天。

王洪文的妻子崔根娣,他們都尊稱她為大嫂,曾經在村子裡住過,他們說,他地位上升的時候,向妻子兩次提離婚,她本來答應離婚時,王洪文出事了,就沒有離成。後來,人家勸她跟他離婚,崔根娣說:他還年輕,又出身苦,我不離婚,我要等他。

崔根娣多次回到過開源村裡,那時路不好走,沒通車,三四公里的路程崔根娣要走一個多小時。她住在這屋子裡,她自己把凌亂的屋子打掃打掃就住下了,她不怕蚊子咬,不怕蒼蠅多,還和家人一起徒步上祖墳,祭拜去世的祖宗,絲毫沒有城裡人的那種嬌氣。

根娣在村子裡住的時候,也象農家婦女一樣,到鄰居家串門,嘮嗑,談得很帶勁,她住在這裡家吃什麼她就跟著吃什麼,只是不像東北人,一些蔬菜吃生的,她不吃沒做熟的菜,因此,有時自動手做菜做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如過眼雲煙,今天開源村裡人,很少提及王洪文和他那些事情,一切都歸於平靜,絲毫沒有什麼特別,生活在村子裡的人們,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滿足於這種農村裡清淡、平靜、和諧的生活。到是他的妻子經常來村子裡小住,常使村裡人感嘆不已,覺得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