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對非基礎設施投入約100億美元,佔非洲外來資金1

中國每年對非基礎設施投入約100億美元,佔非洲外來資金1/3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經營領域日漸呈現多元化及產業升級的特徵。

渣打銀行企業及金融機構董事總經理魯靜表示,“像礦產、自然資源這些傳統項目比重在下降,高新科技、製藥、健康醫療等公司都慢慢來到非洲,他們對非洲市場非常感興趣。”

文化和旅遊合作便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要常來往,常來往就給我們發展旅遊貿易帶來很好的空間。”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表示:過去5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非兩國的旅遊貿易日益激增。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遊客到非洲的人數達到1000萬~1100萬,佔中國出境旅遊總量的10%,這一數字比6年前的3%翻了三番,而且平均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長。

據李曉鵬介紹,接下來,光大集團將構建中非旅遊貿易生態圈,並在4個方面推進:

第一,加大中非雙方對話交流機制。旅遊服務涉及各個方面,因此需要通過對話、交流解決政策問題。

第二,打造中非雙方雙向推薦機制。非洲是富饒美麗的地方,中國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著非洲人民,但雙方在市場推薦方面存在差距。

第三,建立中非雙方產業協同機制。旅遊需要交通、服務、金融業的支持,尤其需要環保業的支持。儘管非洲的風景很好,但在環保方面還需進一步改善,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非洲旅遊。

第四,打造中非雙方雙向推薦機制。非洲是富饒美麗的地方,中國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著非洲人民,但雙方在市場推薦方面存在差距。第三,建立中非雙方產業協同機制。旅遊需要交通、服務、金融業的支持,尤其需要環保業的支持。儘管非洲的風景很好,但在環保方面還需進一步改善,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非洲旅遊。第四,打造中非雙方服務提升機制。目前,中非旅遊產品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化、小眾群體、團隊旅遊和會展等方面的旅遊產品,還需打造一系列旅遊產品。

對文化領域的合體,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高深有體會。他說,保利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對非洲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進行包裝、運作,引進到中國;另一方面,也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的藝術形式,包括歌舞、電影和電視劇等,出口到非洲國家,讓非洲人民能夠消費到中國好的文化產品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非洲一體化和自主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我們要共同採取PPP、POT等形式,支持非洲鐵路、公路、航空、港口、電力和電信建設,促進非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說。

據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戴維·多拉爾測算,中國目前一年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入約100億美元,約佔非洲所有基礎設施項目外來資金的1/3。

在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上,央企當仁不讓。在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央企頻籤大單,其中不少便在基礎設施領域。

9月2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對接非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推動中非企業務實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正如李曉鵬所言,在中國企業對非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貿易中,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支持正在變得不可或缺。

9月5日,中非金融合作銀行聯合體在京成立。銀聯體的創始成員之一、成立於1920年的埃及銀行行長埃特雷比介紹,過去40年埃及銀行參與了42個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項目,“中非銀行之間要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非洲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機會,中國也應該從中獲益。銀聯體會對中非合作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希望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消除自由貿易和商務方面的任何障礙。”

民企掘金非洲:不能什麼條件都具備才來,那就沒機會了。

除了國企,民企對非投資也快速增長,逐漸成為對非投資的重要力量。

麥肯錫的調查報告顯示,整個非洲大陸的中資企業超過1萬家,其中90%是民營企業。這1萬家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從事製造業,在非洲當地的市場份額達20%;四分之一從事服務業,開展貿易往來的企業也超過五分之一。

在民營企業最為集中的製造業領域,新的氣象正在悄然發生。

例如在工業領域,位於埃塞俄比亞的華堅集團除了已建成9條現代化製鞋生產線,具備年生產出口女鞋300萬雙的產能外,還在埃塞規劃建設“中國(廣東)—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計劃總投資10億美元,預計2020年建成,每年可為埃塞俄比亞創匯20億美元,提供3萬至5萬個就業崗位。

在農業現代化領域,江蘇牧羊集團在埃及蘇伊士園區投資新建鋼板倉和飼料機械生產工廠,年產鋼板倉320萬噸倉容、飼料加工生產線38套產能,不僅能填補非洲農業機械細分領域的空白,還能緩解部分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及缺糧現狀,可以推動完善非洲糧食生產、加工、收購、儲存、銷售等產業鏈條。擁有12億人口和3倍於中國土地面積的非洲,其巨大的市場機遇給予行動敏捷、極富進取精神的中國民營企業同樣巨大的發展空間。

8月28日,中國巨石埃及公司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在埃及蘇伊士經濟特區投產。巨石埃及基地是中國之外全球最大的玻纖生產基地,也是非洲唯一的玻纖生產基地,填補了非洲大陸玻纖製造業的空白,也使埃及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玻纖生產國。

民營企業在非如何取得成功?中國巨石董事長張毓強坦言,“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在商言商,強者自強,充分發揮企業家、創業者的作用。”

“6年前,當巨石踏上埃及決心建立第一個海外玻纖生產基地時,沒人能想到我們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今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拔地而起。”張毓強說,埃及具備生產要素條件,只是保障係數、安全係數沒那麼高,比如電力的穩定性。“但你不能什麼條件都具備才來,那就沒有機會了。”

敢於佔領先機的中國巨石已經嚐到了甜頭。據張毓強介紹,現在巨石埃及每噸產品的單位利潤高於國內水平。“這還是在埃及對電、天然氣和水的補貼逐步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的,這就是對這個項目價值的最好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