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走進刁蓬老先生的畫室“臥雲樓”,畫作環繞,書籍滿牆,紙硯墨香撲面而來。山河之美、巴蜀之秀,在尺寸間表露無遺。98歲高齡的刁老坐於畫案前,精神矍鑠,落墨揮毫,鐫刻著歲月的沉澱與大家風範。

握筆創作六十餘載,刁老在中國傳統國畫上的造詣已臻化境。作為一位老藝術家,刁蓬的人生閱歷極為豐富,而他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心無旁騖、認真盡意地追求藝術,用時間來昇華技巧,用筆墨來浸潤感悟。視界愈高,筆法愈練,即便在耄耄高齡,他每日仍筆耕不輟,創作出大量作品。國畫成為他寫意人生、表達精神世界的最好方式。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刁蓬老先生近照

刁蓬先生非常熱愛山水寫生。他認為,山水畫家的高明處不在於表現自然山水的現實美,而在表現其意境與理想之美。中國的山水畫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隨唐五代的荊、關、董、巨,北宋的李成、范寬,清代的石濤,近代的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師輩出,這些畫家都創造了個人時代的輝煌。刁蓬在對宋元諸家及石濤、黃賓虹、李可染等大家不斷潛心研習的同時,不斷開拓摸索,既立足傳統精髓,又擅於借鑑創新,跳出前輩大師的腳印。刁老的山水畫作或濃墨、或枯筆、或粗獷、或清新、或平淡、或濃豔、或誇張、或變形,峰迴路轉,不拘一格。畫中既有自然之性,又溶進了他強烈的個性色彩。數十載不輟揮毫,刁蓬先生的國畫探索之路不斷推陳出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仿石濤:松窗讀易圖

作為土生土長的巴蜀兒女,刁蓬先生尤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巴山蜀水情有獨鍾,數十年深入其間,風雨無阻、寫生創作。為了一幅《峨眉雲海》,他在金頂苦候數日;為了再現三峽的雄奇,他在船上速寫數本畫冊;為了生動地表現《廬山瑞雪》,他拖著傷腳,拄著柺杖,一步一步艱難登頂。他登峨眉、臨青城、遊樂山、出夔門、穿秦嶺、上廬山……哪裡有奇峰異壑,激流飛瀑,哪裡就會留下他的足跡。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正是他最好的寫照。

刁蓬的畫多以廣博的大山大河為題材,每一處崇山峻嶺間的採擷,都通過卷卷畫作,形成了景深意遠、古樸沉厚的藝術風格,體現了畫家對自然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長江三峽圖卷》長38.5米,是他六出夔門寫生百餘幅、耗時數年創作的大作,畫中巫峽幽深、西陵奇險以及沿江名勝古蹟,表達出大江東去的雄偉氣概和一往無前的豪邁精神,成為能完整反映原三峽地理歷史原貌、記載一方山水人文的傳世經典。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夔門雄姿

石濤有句名言:“運墨如已成,操筆如無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毛錫雄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所謂藝術技巧,既不是一成不變的操作框式,更不是一任主觀隨意性的橫抹豎塗,而是一種抒發性靈的自由狀態,達到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詩化意境與人格世界的感情顯現。刁蓬先生的技巧是不斷地朝著這種境界逼進,觀賞他的作品,似著意而又不著意,無經營之痕,橫塗豎抹皆成佳品。筆觸的豁達爽利,色彩的絢麗響亮,格調上的於沉靜中見激情和在形式美中著力追求一種內蘊與境界,我想,這正是先生具有巴山的雄渾與蜀水的靈秀的氣質所在。”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賈又福評論說,在當代中國畫壇,刁先生是極具影響力與研究價值的一位畫家。“這不僅因為其繪畫風貌之特色和藝術功力之深厚,還因為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雖歷經文化情境和藝術風潮的嬗變,卻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的審美追求,在承接傳統,走進生活,歷練筆墨,修養情懷的漫長藝術生涯中,真實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從而在傳統中國畫向現代語境的轉變和表達當代心境的探索中獨樹高標,為畫壇所矚目。”

下面摘選刁蓬先生的幾幅國畫作品,讓我們欣賞、感悟,走進這位老畫家的山水深情。

《巴山瑞雪》描繪了蜀山的雄渾之勢和冬日壯麗。山間道路盤旋而上,農家木屋掩映成趣,瑞雪如被,溪流潺潺,無一不表現得層次分明。山石嶙峋多變,樹木穿插有致,畫風一絲不苟,不由讓人讚歎畫家的筆墨、技法精湛純熟。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巴山瑞雪

八尺大作《峨眉春暉》,氣勢磅礴,全景恢宏。霞光下細節豐富,近景遠山層林染翠,薄霧若隱若現,溪水潺潺奔湧,峨眉之秀躍然紙上。正為“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所應。(唐 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該畫筆鋒剛柔相濟,技法大氣沉著,既有寫實之巧至,也有寫意之狂放,是畫家在創作途中的求新探索。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峨眉春暉

刁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寶寨瑞雪》曾參加建國40週年全國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及臺灣高雄等地展出時受到美術界人士高度讚譽。該畫大塊分割黑白灰關係,以焦墨、淡墨拉開層次,造成明暗的強烈反差,以對比互襯手法顯出大地冰封、萬里雪飄的銀裝世界。筆法精湛,靜中有動,形象地表現出長江三峽石寶寨白雪皚皚、千帆競發的景象。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寶寨瑞雪

《蜀山秋色》與《層林盡染》均是刁蓬先生所擅長的秋景山水中的佳作,描繪出另一番寧靜雋永的幽谷風光。老樹盤根錯節,古藤沿壁蔓延,美若晚霞的漫山紅葉豔麗奪目,秋意隨溪水緩緩落下,似臨其境,似聞其聲,讓人不由駐足流連,陶醉在華美與蕭索並存的深秋意境中。大中有小,小中見大,是畫家刁蓬常用的技法。即便在大川大河的如雲氣勢中,也不難發現小處之美,細末之神,正體現了作者以純真童心和藝術慧眼對自然和生命的體驗與洞察,才能把這鄉風民情之美化作視覺的抒情詩。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蜀山秋色;層林盡染

氣勢恢宏的《白帝深秋》是畫家長江三峽系列創作中的經典代表。畫中山勢雄奇偉岸,長江百轉千回,輕舟隱現遠行。峰巒刻畫蒼勁有力,秋林的點綴卻又細緻入微,正是雄偉與秀美並存的山峽大景。凝視大作,不僅讓人心潮澎湃,流連詠歎,徘徊不去,昔日山峽的壯美多姿又浮現眼前。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白帝深秋

“昔年壯遊下江漢,霽雪千峰排兩岸。今年看畫憶舊遊,萬里江山如昔玩。”(明 錢宰《長江霽雪圖》)。神州山水,故鄉畫卷,寄託了作者多少感悟,凝聚了畫家多少深情。回顧六十餘載藝術創作路上的風雨兼程,這正是耄耋之年刁老畫家鍥而不捨,奮進不息,追求真善美的真實寫照。

“巴蜀有丹青,大成藏臥雲”。刁蓬老先生的作品傳承著中國畫的悠久歷史與博大精深,令我們重新發現巴山蜀水之美,更加珍惜這片家鄉熱土,走進筆墨意境,如臨大好河山,再次領悟自然與生命的意義。


畫家刁蓬簡介:

刁蓬,字煥文,1921年生於重慶江津區。我國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重慶市文史館館員,江津美術家協會主席。1946年畢業於武昌藝專國畫系,從事國畫創作60餘年。1984年在南京舉辦《巴山蜀水》國畫展;2002年在重慶舉辦《水墨丹青》聯展;《石寶寨瑞雪》入選建國40週年全國書畫展;《山高水長》入選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全國書畫展;《巴山秋韻》入選紀念毛主席《延講》發表6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夏木森林》入選跨世紀暨建國50週年全國山水畫大展;《巫山深秋》參加第二屆國際書畫大展;《高峽出平湖》入選全國第15屆“群星獎”,等。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刁蓬先生作品蜚聲海外,作品曾在東京、聖保羅、漢城、香港、臺灣等地展出,不少佳作被中外藝術機構收藏,部分作品進入蘇富比拍賣會。已出版《刁蓬畫集》、《水墨丹青》、《美術家刁煥文》、《四面山百景圖冊》、《中國當代名家作品選粹》等著作,傳略和作品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中國翰墨名家博覽》、《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等十餘種辭書中。其代表作有《長江山峽圖卷》、《四面山百景圖》、《酣睡的山谷》、《寶寨瑞雪》、《蜀山早春》、《古鎮秋深》等。


附:其他作品欣賞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嶺上紅梅(1975年)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江山如鐵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綠染巴山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漁歸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紅梅

這幾幅國畫和背後的百年人生

紅石谷

(希望此文能給你帶來收穫。歡迎關注“COOK的神機妙算”頭條號,共同領略科技與生活帶來的美好,和一切稱之為“神技”的心動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