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時期,“民告官”不稀奇,聽說過老農押送縣令赴京面聖嗎?

明太祖時期,“民告官”不稀奇,聽說過老農押送縣令赴京面聖嗎?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典型的農民出身的皇帝。他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農民家庭,祖祖輩輩都靠種田為生,徹頭徹尾一個泥腿子。由於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使他了解民間疾苦,對底層民眾懷有一種特殊感情。

登基做皇帝后,為了懲治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他興大獄、施重典,還專門頒發一項特殊法令《大誥》,其中規定:

但凡在家鄉中被地方官員剝削壓制的百姓,只要有證據,就可以自行將貪官汙使綁了,一路敲鑼打鼓地將人送到京城治罪。

百姓們在上京途中,在腦袋上頂一本由當今皇上編寫的《大誥》,沿途官員看見了,不僅不得加以阻攔,還必須提供路費,給予方便。

明太祖時期,“民告官”不稀奇,聽說過老農押送縣令赴京面聖嗎?

這個政令頒佈下去之後,朱元璋原以為肯定會有許多貪官,被百姓綁了押解進京,但事實卻是,政令頒佈了一段時間,民間卻悄然無聲。

就在這一天,有一個叫陳壽六的農民,開了先河,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陳壽六是江蘇常熟人,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這一年兒子結婚,需要一筆花費,就向本縣縣令提出申請,請求將今年的稅賦延遲到明年繳納。縣令名叫高英,還算爽快,滿口答應。婚禮如期舉行,可不知何故,擺婚宴之日沒有邀請縣令出席。這使得縣令高英極為不滿,第二天就派衙役到陳家催繳稅賦。喜慶之日遭此非難,陳家人也是豁出去了。陳壽六糾集一眾鄉親,潛入縣衙,趁守衛不備,將縣令高英給“綁架”了。就這樣,陳壽六等人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將縣令高英從常熟押解到南京。

朱元璋聽完事情的原委,大喜過望。不僅嚴辦了此縣令,還賞賜了陳壽六62塊元寶,免除3年徭役。為了防止陳壽六回鄉後受到迫害,特下旨:假如誰敢捏造罪名加害陳壽六,朕就殺其全族;但如果陳壽六憑藉朕的信任為非作歹,朕同樣不會發過他!

旨意末尾,朱元璋還不忘加了 一句:陳壽六這個人,不簡單啊!(原話:此人,豈不偉歟?)

您對朱元璋這種作法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老唐願與諸位共同探討!

明太祖時期,“民告官”不稀奇,聽說過老農押送縣令赴京面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