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要說三國上比較特殊的人,一個是諸葛孔明,另一個就要數陸遜。這兩人也是時常拿出來作對比的例子,他倆特殊在何處呢?這源於他倆是《三國志》中僅有的兩位除帝王之外單獨成章列傳的人,除了他倆之外,沒有任何人有這樣的特殊榮譽。小編這裡並不打算將兩人做對比,只說諸葛先生輔佐當時被曹操擊潰的劉備,輔佐出了一個蜀漢,而且在諸葛死後他所提拔起來的一幫人在劉阿斗的手下還能保持蜀漢數十年的運轉,就這一點就沒幾個人能做到,而反觀陸遜就沒那麼幸運了,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為某件事而被逼死,具體緣由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周瑜中箭後身亡,接替江東大都督的就是呂蒙,呂蒙死後就是陸遜做了第四任大都督。要說讓陸遜能夠嶄露頭角的就是和呂蒙一起在麥城打敗關羽。當時曹操與東吳聯手抵禦關羽,呂蒙手下的陸遜深知關羽此人自傲,就給他寫信誇他有多厲害,竟水淹七軍令人敬佩。這好話說得關羽放鬆了警惕,沒想一個轉身呂蒙和陸遜就兩頭夾擊配合攻下了荊州。關羽兵敗退守麥城,隨後被擒斬殺。在此次戰役中陸遜可謂是立了大功,成功掙得了呂蒙和孫權的賞識。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當初孫權一把火燒得曹操赤壁大敗,而陸遜一把火燒得劉備逃回了白帝城。這一役讓陸遜成功名揚天下,更使得劉備信念絕望,回去後就大病不起鬱鬱而終。要說陸遜這一功績可載入史冊了,更別說他對抗曹操曾經有四次,除了一次打平,其餘全部凱旋。陸遜此人的實力可見了得,而且他雖為武將卻懂得識大局,無論是攻打劉備,還是對抗曹操,他都是先思慮周全了以後才下手,先防禦以保自身再找機會破其勢力,從來不會與對方硬碰硬。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陸遜跟了孫權將近40多年,深得孫權器重,前前後後立下各種功勞,後來在孫權建立吳國後出將入相,可謂是一生英勇,名利皆有。但是這樣忠心耿耿的老將,最後竟遭到孫權的猜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要說孫權在尚未稱帝之前的確是一位明主,善於識人用人,眼界格局都沒得說。但是孫權稱帝之後,他就變得猜忌多疑,對身邊有功績的人疑心重重。那麼像陸遜這樣功高即將震主的丞相,就成了他忌憚的對象。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孫權忌憚陸遜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陸遜在當時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當時東吳的大人物包括太子和步騭等將相都跟他聯繫密切。加上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雖然陸遜被重視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和孫策女兒的聯姻,但是孫權忌憚他卻和這個身份有關。而且孫權對孫策的兒子不怎麼放心,一直都懷有防備之心,後來他的長子逝世之後,他對繼承人的選擇就很頭疼了。因為孫策的兒子在年紀上就大於孫權的兒子,而且孫策的威望在那裡,所以孫權對此非常不滿。所以陸遜作為孫策的女婿更是讓孫權介意,是不是對他試探忠誠。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等到陸遜晚年時候,他又捲入了太子與魯王的繼承人之爭。當時陸遜是支持太子的,所以孫權有意廢除太子時他還上書求情,這樣就又惹了孫權的討厭,於是他殺了和陸遜關係密切的人!之後孫權還多次派了使者去責問陸遜,當時陸遜年紀大了,為人又正直忠誠,被孫權這麼一激,就讓他又傷心又憤怒。沒過多久就過世了,死時六十三歲,在當時看來也算是很長壽了。

三國曆史:追隨孫權四十年,到老卻遭猜忌,後來因這件事被逼死!

陸遜死後其子陸抗找準了時機,在孫權面前將自己父親當時所定的罪狀拿出來一條條反駁辯白,孫權對陸遜的怒氣到此時才漸漸消除。等到陸抗準備離去時孫權還拉住他道:我過去聽信了讒言,錯怪你父親。而那些責問的材料,我會一把火燒乾淨,還你父親一個清白。相必陸遜死時定是滿心苦怨,若是當時聽到孫權這番話,想必也可安息了!

陸遜終此一生英勇偉岸,所立下的功績數不甚數,成為了一代名將在歷史長河中被人銘記。雖多有後人把他和諸葛孔明拿來比較,但其實這兩人從未交過手,也就談不上有個輸贏高低了!小編認為他的功高歷史自可記載,為他單獨立傳便是對他最大的紀念和尊重,此後種種便留給後人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