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車案》,車爾摩斯全新欄目,偵探“蘇先生”帶你探秘那些表面背後的故事

2019年一開年,就有多款中國品牌轎跑SUV相繼亮相,如哈弗F7x、WEY VV7 GT、吉利FY11、領克DCY11、長安CS85 COUPE等車型。

所以你不好奇,這些“駝了背”的中國品牌SUV扎堆而生,到底為何嗎?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2019年,中國品牌轎跑SUV的元年

眾所周知,SUV一直是車企品牌銷量和利益增長的重要來源。

以大眾為例,去年在國內一連串推出了好幾款SUV,這種扎堆的現象也導致了市面上的SUV車型氾濫。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汽車市場目前已有近1000款SUV車型在售,市場競爭已全面進入“沸騰”狀態。

中國品牌也不例外。在2018年SUV銷量市場上,中國品牌SUV佔據絕對優勢,銷量佔比超過60%。

但這也並非完全積極的訊號,SUV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情況越發明顯,從產品的角度做出改變,不失為一種差異化策略。

尤其是,當曾經以“個性”冠名的90後逐漸成為購車主體的情況下,這些廠商有理由認為一臺更時尚、更年輕的轎跑SUV比傳統SUV更易受到關注。

當然,SUV雖然“駝了背”,但中國品牌卻又一次“進階”了。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這是2018年中國品牌銷量排行。乍一看,除了吉利銷量穩中有升,其他的車企似乎沒有進步。

但有一點你要知道的是,2018年國內全年乘用車僅賣出了223.3萬輛,同比2017年下降15.8%,中國車市出現28年來首次負增長,車市的寒冬甚至已經“凍死了”不少品牌。

人吃飽了以後,就要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的生活了。

車企也不例外,當傳統的SUV在某種程度已經到達瓶頸,“駝背”的SUV孕育而生,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進化的必經之路。

2019年,正好是轎跑SUV鼻祖寶馬X6來華的第10年,也或許是中國品牌轎跑SUV的元年。

轎跑SUV中的“三個代表”

毫無疑問,目前在即將上市的轎跑SUV當中,長安的CS85 COUPE、吉利星越(FY11)、哈弗F7x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三位,那這“三個代表”的硬實力究竟有幾成?

長安CS85 COUPE將會是這三臺車中最先接受市場檢驗的。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3月6日,它將攜2.0T發動機版本先期上市,最大功率233馬力,峰值扭矩為360牛·米,匹配愛信8AT變速箱,官方給出的百公里加速成績是7.5秒。

實話實說,單看加速成績,在中國品牌純汽油SUV當中真的不算慢了,但233匹馬力+愛信8AT的組合真的有理由可以更快。

除了外觀,內飾設計也是CS85 COUPE的亮點。

作為同平臺的產物,CS85 COUPE並沒有沿用CS75的內飾,這套經過全新設計的內飾我個人認為還是很漂亮的,高級感有,運動感也有。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哦對了,CS85 COUPE也是三位當中個頭最大的一個,定位中型SUV的它至少在空間上比另兩位有了讓消費者更多掏錢的衝動。

此前CS85已經公佈了預售價格:2.0T版本14.99萬-17.19萬,未來也會有1.5T發動機+愛信6AT的車型用來佔據低價市場。

吉利星越(FY11)是三位中我最喜歡的,因為外觀方面很符合我的口味,也是自打申報圖出了以後,我每天都要關注的一款車。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事到如今,還沒有哪臺轎跑SUV是獨立研發出來的,寶馬X6也不例外,也是基於寶馬X5衍變而來,這樣會更省成本。

但吉利似乎想另闢蹊徑,直接打造一臺進階完全的產物。

誕生於吉利沃爾沃聯合開發的CMA平臺,這個由全球20多個國家、兩千餘名頂尖工程師歷時3年多研發完成,很可能讓星越在出身上“高人一等”。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動力方面,星越也是三臺車中最優秀的,新車將搭載沃爾沃的T5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38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星越能跑的比CS85 COUPE更快。

相比起上面兩位,

哈弗F7x的來頭,確切的說是產品力方面,可能略顯遜色。

當然,F7x也註定是三位中最便宜的,或許在哈弗看來,就算F7x設計的再好看,價格再驚喜,這個造型,或者說這類風格的SUV也終將會有保守的中國人對它說“不”。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好在,這次哈弗打算把這種可能性降到最低,新車大量保留了F7外觀元素和內飾設計,畢竟以一臺月銷過萬的SUV做基礎保障,這是很聰明的做法。

從哈弗F7普通版10.9萬-14.9萬的售價來看,軟件硬件上都幾乎完全相同的F7x價格註定也不會太高,同等配置和動力的情況下,上浮1萬以內比較合理。

機遇與挑戰並存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可以拋出這個問題。

好事兒是,你可能會輕鬆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

畢竟車企推出轎跑SUV的初衷還是為了完善企業SUV的產品線,從車企的產品規劃來講,它們並不要求每款產品都要達到很高的銷量。

以“三個代表”為首的新生代們或許能真正拉開中國品牌轎跑SUV的序幕,它不用“擔心”產品技術、口碑積累,甚至可以“無視”銷量的壓力、行業的競爭。

它們無需標杆,因為自己就是標杆,也有希望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挑戰是,已經有些“打頭陣”的前輩,因表現不佳,被冠上了“空有其表”的名號。

比如啟辰T90,這臺最早宣稱轎跑風格的中國品牌SUV,3年過去僅僅交出月銷1000臺的成績單。

論到底,1.4T發動機最大馬力144匹,2.0L發動機最大馬力140匹,這樣的數據顯然支撐不起一臺“轎跑SUV”的名號,更不用奢求在駕駛樂趣方面的

所以並非擁有溜背造型的SUV都可以稱為轎跑SUV,與其外表和身份相匹配的運動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就算是月銷有4000輛的合資轎跑SUV馬自達CX-4,也常因為動力原因被人詬病。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另外一方面,在於中國人喜好傳統的觀念。

起碼在50%以上的人在選擇這類轎跑SUV時還在猶豫,當然,現實是這個數字會更大。

這是感性層面的。

理性層面來說,目前的市場份額,轎跑SUV依然沒有傳統SUV車型那麼火熱,依舊屬於小眾車型。

這就意味著,這波轎跑SUV浪潮中,它們甚至要肩負起改變中國人購車觀念的重擔...

“駝背”的國產SUV 和 進步的中國車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