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5G 硬實力

華為 5G 硬實力

作者 | 威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最重要的終端產品,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5G的到來,其作為“門戶霸主”的地位進一步加強,新一輪的手機爭奪戰也因此變得愈加激烈。

2月25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各大手機廠商花式秀肌肉,紛紛亮出自家的王牌產品。這期間,華為推出的5G摺疊屏手機Mate X尤為亮眼,將人們對5G手機的幻想推向了最高潮。

Mate X搭載華為首款5G芯片——巴龍5000,理論峰值下載速率達到了業界最快的4.6Gbps,創新的OLED柔性全面屏和獨特的鷹翼式摺疊設計,帶給用戶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

華為 5G 硬實力

華為5G可摺疊手機Mate X

在Mate X的映襯下,包括三星在內的諸多手機新品都顯得黯然失色。憑藉強大的技術優勢,華為再次刷新了世界對中國手機的認知。

從2G時代的諾基亞,到3G時代的三星,再到4G時代的蘋果,每次通訊技術的變革都產生了不可撼動的時代霸主。而當下的5G時代,華為等中國手機商終於唱起了主角。

5G時代的領跑者

在Mate X發佈的同時,OPPO、小米、中興也都公佈了自己的5G手機產品,三星更是推出了同樣的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但無論是軟硬件技術還是外觀創新,似乎都沒有Mate X更引人注目。

以至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自信地表示:“毫不謙虛地說,華為Mate X是目前業界最大的創新。”

自信來自於強大的技術實力,餘承東的話顯然不是一句自誇——

巴龍5000

智能手機,芯片是關鍵。此前,高通發佈驍龍855處理器,號稱世界第一款5G手機芯片。然而由於它實現5G的方式仍然是外掛高通的5G基帶芯片X50,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5G。

1月24日的發佈會上,餘承東在PPT展示中將巴龍5000與高通第一代5G NR調制解調器驍龍X50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在6個維度巴龍5000都更具有優勢。

近日,高通發佈第二代5G基帶驍龍X55,解決了上述X50芯片的痛點,但由於驍龍X55基帶要到在2019年晚些時候才能正式商用,很多手機商已經無緣第一波5G市場紅利了。

而華為最大的對手蘋果,在這場5G爭奪戰中卻顯得尤為低調。有知情人士透露,考慮到與高通關係的“不可調和”,蘋果極有可能會使用英特爾的基帶芯片,但這也只是2020年以後的事了。

這也就意味著,在5G手機大戰之始,華為憑藉巴龍5000佔據先發優勢,掌握著最大的話語權。

5G專利

MWC大會上,“鷹翼式摺疊”讓Mate X賺足了眼球,而這個創新的鉸鏈設計,早在2016年9月就被華為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了專利。

華為 5G 硬實力

鉸鏈設計專利

通過這次專利申請我們就大概可以看出華為的佈局策略:產品未至,技術先行。

近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採訪中透露,華為研發5G技術已經有10年之久,持有2570多個5G專利。

而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發布的全球5G標準核心必要專利數量排名上,華為再次獲得第一,其1970件的專利數量超出第二名的諾基亞33%。

相關資料顯示,5G的關鍵技術包括MassiveMIMO、SDN/NFV、全頻譜接入、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華為都有所涉及,且排在前列。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提供服務,三流企業提供產品。華為通過佔5G專利優勢,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同時,還降低了未來專利交叉許可的成本,可謂實實在在的一流。

所以,儘管華為在美遇阻,但只要有5G領域的核心專利在,就不懼一切。

端到端互通

要想搭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網絡、芯片、終端一個都不能少,而華為除了產品優勢外,最不可忽視的就是其強大的“端到端”能力。

“端到端”,是指華為的5G產品和技術已經實現了從無線接入、網絡基礎設施、到終端設備的“端到端”。要想打造5G端到端的能力,就必須掌控各個核心環節,不落下一個解決方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真正具備“網絡+芯片+終端”能力的廠商,似乎只有華為一家——

華為 5G 硬實力

作為5G時代的領導者,華為發佈的5G產品解決方案完全基於3GPP 全球統一標準,具備“全系列、全場景、全雲化”能力。目前來看,該系列產品也是行業唯一能夠提供的5G端到端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

舉目四望,其他的玩家要麼只能生產芯片,要麼只會做終端,要麼只具備網絡……

而華為則在整個5G規模部署上搶得了諸多先機,包括髮布全系列商用產品、全球規模外場驗證、全球規模商用等。

根據最新信息,華為迄今為止已經在全球簽訂了30餘份5G商用合同,累計發貨4萬個5G基站。而這些合作案例,大多數都是基於華為完整的解決方案,這對華為手機的成熟以及早期發佈是非常有利的。

帶動整個產業鏈

多年之前,A股曾經有過一波“蘋果產業鏈”的熱潮。因為iPhone的巨大成功,相關產業公司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牛股,讓後來的投資者羨慕不已。

那麼,在5G開啟之時,華為會複製蘋果產業鏈的成功嗎?

我們看一下蘋果產業鏈中的超級牛股:歌爾股份,主營聲學元件,區間最大漲幅85倍;德賽電池,主營電池,區間最大漲幅73倍;立訊精密,主營精密結構件,區間最大漲幅14.5倍……

它們都是在蘋果發跡的早期(2008-2013)股價啟動,通過進入富士康代工體系,間接地切入蘋果供應鏈,坐享了過去十年間蘋果的利潤蛋糕。

而對於華為產業鏈的供應商而言,無疑將分享5G時代的盛宴——

以京東方、深天馬為代表的柔性OLED產業巨頭,如今已經來到了下游應用爆發的前夜;除了製造本身,其上游材料及設備產業鏈同樣會迎來歷史機遇。

事實上,隨著華為5G的加速推進以及摺疊屏等創新技術的落地,相關概念股已經集體走高。

華為 5G 硬實力

據統計,5G概念板塊內共有108只個股,整體市值達1.46萬億,幾乎全部上漲。其中漲幅超過10%的個股共有74只,漲幅超過20%的個股共有55只,漲幅超過50%的共有8只。

2月25日早盤,A股OLED概念股集體走高,華映科技、香山股份均一字漲停、京東方A再次漲停,國風塑業10連板,深天馬、同興達、維信諾、大富科技等個股均表現搶眼。

可以看得出,華為產業鏈正逐漸成型,加入的公司會越來越多,很有可能成為2019年股市上最炙手可熱的板塊。

根據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元。對華為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發展契機。

5G產業鏈上,華為提供了通訊的主設備、光模塊,以及終端設備的芯片,並且在5G協議的制定上,其主導的Polar成為“控制信道”的短碼標準。隨著華為5G基站和終端芯片平臺發佈,核心城市的5G建設有望大範圍啟動。

在華為5G主題的引領下,基站天線、小基站及無線家庭寬帶(FWA)、5G模組、車聯網、無人機、智能機器人、VR/AR、4K/8K高清視頻等與5G部署及應用強相關的板塊勢必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作為5G技術的領導者,華為大力推動5G產業鏈邁向成熟和商用,稱得上“國民企業的老大哥”。

超越蘋果?

作為智能手機界的絕對霸主,蘋果一直是被人模仿的對象,然而在這次MWC2019大會上,蘋果公司開始變得有些沉默。

不知是對“果粉”的信心太強大,還是自己太后知後覺,蘋果公司考慮到技術問題和消費者市場的表現,表示將不會在2019年推出5G手機。

前不久,負責英特爾網絡芯片業務的Sandra Rivera在媒體活動中透露,今年將向客戶提供5G調制解調器芯片樣本,但英特爾預計到2020年“產品才會進入市場”。

這件事情的直接受害者可能就是該公司最大的客戶蘋果——對於蘋果來說,代表其5G iPhone問世進度恐怕要比對手落後一年以上,無法在這場5G大戰中搶佔先機了。

華為 5G 硬實力

在全球手機市場增幅放緩的大環境下,5G的到來勢必將激發新一輪的換機潮,一直“吃老本”蘋果晚於華為等主流廠商推出5G手機,會不會像諾基亞一樣走上一條不歸路呢?

事實上,隨著硬件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安卓系統的不斷迭代,安卓機與蘋果機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尤其是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快速崛起,不斷推陳出新,已經有了趕超蘋果的趨勢。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數據,2018年,iPhone在中國的總出貨量為3420萬部,比2017年的3670萬部同比減少22%。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進入衰退期。

剛剛過去的2018年,華為以2.06億部的出貨量力壓蘋果(2.05億部)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不僅如此,其在利潤、供應鏈和核心技術等方面,也在快速地追趕。

長期以來,國產手機都被視為蘋果和三星的模仿者。但近年來,隨著國產手機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推出了彈出式攝像頭、水滴屏、打孔屏、摺疊屏等一系列解決方案,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放眼全球,國產手機幾乎佔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而5G商用的臨近更是一劑興奮針,將市場的熱度瞬間激活。如今,預熱賽道上已經擠滿了中國玩家。

本屆的MWC,是中國手機史無前例的狂歡盛宴。除了華為Mate X,小米、一加、中興等中國品牌的5G新機也相繼揭曉,共同組成了強大的中國陣營。而就在去年,巴塞羅那的主角還是三星、索尼、諾基亞……

隨著一大批國產5G手機的落地,市場上關於打敗蘋果手機的聲音越發高漲,這無疑是中國手機商最難得的契機。

總結

5G時代,智能手機必然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各國手機廠商摩拳擦掌,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就此拉開。

而Mate X等國產5G手機的成功發佈,打破了高端手機市場被蘋果、三星長期壟斷的局面,並由此率先開啟了5G時代,這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可以預見,隨著5G技術的不斷髮展,5G商用步伐的不斷加快,中國智能手機必將完成一次彎道超車,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中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