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最近看了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播出的《國寶奇旅》特別漲姿勢!很多觀眾之前對故宮的熱情來自於清宮劇,包括權謀類和宮鬥類。而對於故宮文物遷移這段歷史,很多人不瞭解。編劇牛靜將章劍華先生的《故宮三部曲》之《承載》搬上熒屏後,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故宮歷史視角。“影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寂靜的歷史展現給觀眾,附帶延展過去的沉澱。”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劇的水準決定了觀眾的品質。江蘇衛視可以說是腦力擔當的良心臺了,它的《最強大腦》以腦力競技為特色,專業的製作水準受到廣泛好評。而今,正在熱播的《國寶奇旅》又是一部好劇,它不僅有著民族情感的書寫、民國曆史的想象以及鮮明的人文立場,還展現了故宮文物前生今世的重要歷史時期。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國寶奇旅》以女主周若思為第一視角,講述了在“故宮文物南遷”過程中,幾位熱血青年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的故事。《國寶奇旅》在主線劇情上有三大線:1、情感的書寫,包括民族的情感和個人的情感;2、復現“故宮文物南遷”過程中的曲折,從現在的角度探討決策的歷史價值和歷史意義;3、通過對於淪陷時期,民族生存境遇的刻畫,再現中華兒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為。這三條主線相輔相成。作為深宮迷,筆者更傾向關注故宮文物南遷的內容。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一般民國劇大多以傳奇為主要噱頭,《國寶奇旅》是由紀實文學改編,奠定了它大部分內容基於歷史事實的正劇底色,那麼“故宮文物南遷”必然是最有重要的部分。它並非絕對傳奇劇,所以也不存在超級英雄,它是從宏大的題材中融入微妙的感情線索。如前幾集劇情中的“文物遷移”的主遷派和反遷派,他們的爭論給人想象的空間。從歷史層面來說,故宮的文物屬於清室私有財產,自從政變以後,溥儀被驅逐出宮,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而後又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從現在看過去,故宮博物院無疑為古物保護作出巨大貢獻。《國寶奇旅》的劇情選取“故宮博物院成後的北平復雜背景”,迫於淪陷時期的局勢變化,故宮博物館開始南遷籌備工作。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故宮文物究竟該不該南遷?其實蘊藏著錯綜交雜的民國曆史。一方面,故宮是否要南遷分為兩派。支持南遷的是故宮博物館,他們親近南京國民政府;反對南遷遲遲不肯動的是故宮陳列所。故宮陳列所是滿清遺老遺少,略顯腐朽;而故宮博物館則是擁有新思想的北大教授。如果把這段歷史揉捏在劇情裡,劇本會顯得過於龐大分散,難以在短短的劇情中完成清晰明瞭的框架,或許會顯得拖沓。《國家奇旅》去繁為簡,跳過身份背景之爭,把聚焦點劃在兩國之間的暗中較量,也就是兩隊人馬的PK。從軍方勢力來劃分,是中方軍人任弘毅VS日本鬼子本田喜多;從故宮政權勢力劃分,是故宮老教授和故宮官場老油條之爭。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清宮文物聚散,往小了說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藏,不應被外人掠奪;往大了說,它涉及到國勢盛衰和民族榮辱,是咱們的文化命脈。所以,從觀眾的角度來看,我在劇裡支持南遷派的,畢竟好人也都組隊站在南遷派。但是從《國寶奇旅》的劇情外看,“南遷,還是不南遷”在於能不能把小日本打跑。如果能夠就地打跑小日本,沒有必要南遷,那樣也就沒有了現在一宮兩院的文物分流。歷史,往往出發點和結果是分離的。故宮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文物,沒想到日本人盯上了這批文物,有人堅定立場,有人渾水摸魚,還有人成了賣國賊。在電視劇第四集中,僅一個《中秋帖》就引發了警察、黑幫、日本和特訓營等多方激烈鬥陣,這是前期劇情的亮點所在,它使觀眾在神秘與燒腦的諜戰中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彙集了正義的力量,劇中熱血青年正是這種力量的源泉。

《國寶奇旅》:從來沒想過“清宮熱”背後藏著這樣沉重的代價!

大概任何歷史都沒有“完美選擇”,《國寶奇旅》在劇情製作方面追求了高還原歷史的創作動機,使這個作品遠遠高於諜戰劇的需求,這其中包含了古物的考鑑,如:專業的古畫揭裱力度、專業的古物分析以及穿插了古玩的業內生態等等。《國寶奇旅》像一個歷史放大鏡一樣,把一個個體的靈魂放置在這個時期內,展開了正義與非正義的掠奪之戰。有的人錦衣玉食,擁有龐大的權力和財富,卻在民族淪陷時期,飽中私囊,醜態畢露,讓人大失所望;有人千方百計挽救損失於槍林彈雨,為維護民族尊嚴。即使在權貴之間,也有好人與壞人,《國寶奇旅》透過一段特殊的視角,窺探了人性的弱點,同時又塑造出了弘毅、若思等形象,讓觀眾體驗了人性的光輝,豐富了故宮文物的認知。電視劇在展現正義與邪惡、文化與倫理等審美維度之下,隱藏的是我們對歷史包含深情的凝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