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近日,一種強烈的愛國情緒瀰漫在我們身邊的網絡中。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D&G)發佈的疑似涉嫌種族歧視、有辱中國傳統文化的視頻廣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而其設計師有關“中國是像屎一樣的國家”的言論,更是被群起而攻之。

陳坤、章子怡等明星率先發聲,和杜嘉班納“正面剛”,拒絕出席11月21日D&G在上海的大秀↓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年輕一代的模特們集體罷演,“不拿這份錢” ↓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品牌下架D&G全部商品,與其“恩斷義絕”↓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還有機智的網友,用獨屬於自己的方式默默表示內心的抗議……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毫無疑問,“愛國”兩個字,成為了最近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高頻詞彙”。

儘管網上有質疑的聲音,認為大家對於這件事可能神經敏感、反應過度了,但不可否認的是D&G及其設計師確實觸及到了我們的底線。我們並不想無聊便高呼“愛國”口號、無事便高舉“愛國”大旗,但這兩個字,卻深刻地烙印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

愛國愛黨的精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與其相關的宣傳工作也尤為重要。對於工會來說,潛移默化地強化職工愛國思想、引領職工跟黨走,是工會工作的重要方向。在工會十七大報告中,就對工會這方面的職責進行了說明:“各級工會把團結引導職工聽黨話、跟黨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提升政治站位、加強理論武裝,深化學習教育、層層培訓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工會院校、進基層一線、進工會幹部和廣大職工頭腦。”

而愛國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它有時是激烈的,有時是潤物細無聲的。工管家認為,工會對於愛國情懷的宣揚,更多時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卻實實在在的形式。

工會是怎樣和職工們一起愛國的?

1、愛國活動走一波

①愛國主義教育講座

辦講座是宣傳一種精神和思想最常用的方式,對於愛國這麼重要的事,怎麼能少了講座呢?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②愛國主義電影

相比略顯枯燥的“說教式”講座,放電影的方式更能贏得職工們的好評。更何況像《紅海行動》《戰狼2》這些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本來就是一種享受。職工們紛紛大呼“小哥哥好帥!”“電影好燃!”“愛我中華!”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③愛國從愛家做起

除了對於宏大情懷的宣傳之外,工會還組織了一些愛國活動,這些活動並沒有多麼轟轟烈烈,但能讓我們在實踐中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心存“敬畏之心”。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2、傳統文化學一學

我們愛國,愛的正是這裡的人、這裡的文化和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中華傳統。因此每一個傳統節日,正是工會組織大家共同體驗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榮譽感的好時機。

而工會十七大報告對於工會活動也提出了指導性建議:注重對職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組織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文體活動。

那麼工會有哪些職工喜聞樂見的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強化愛國精神的活動呢?

① 立冬、冬至、甚至是七夕,只要是中國的節日,包個餃子總是沒錯的↓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② 中秋節親手做些月餅↓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③ 端午節再一起包個粽子↓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可以看出來,職工們對於這些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也都是喜聞樂見的。你以為餃子、月餅只是餃子和月餅嗎?並不是,它們是看得見的中華情懷。這並非吹噓和誇大,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中秋佳節之際漂泊在外,月亮最亮的那個晚上,他萬分想念的,不正是那口五仁餡月餅嗎?

工會的愛國活動有意義嗎?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都會默默地想:職工們都這麼大人了,工會還有必要像教育小孩子一樣,帶著大家一起“愛國敬業向前進”嗎?

對於工會的愛國活動,工管家第一個舉手贊同!

往大了說,時代不同,我們的追求也不同了,但家國情懷不應該被淡化。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不需要每個人都有捨生取義的氣魄,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

往細處想,很多時候我們的祖國,就是我們的“面子”。我們的餃子、月餅、粽子全都是我們的“面子”。做人嘛,丟什麼不能丟了臉面。在本文最初談到的杜嘉班納涉嫌辱華的視頻中,就是因為他們將中國的筷子形容成“這種像小棍子一樣的工具”,將他們的食物稱作“偉大的瑪格麗特傳統披薩餅”,這才點燃了中國人民的怒火。

他們不懂筷子對於中國人的意義,也不可能瞭解餃子、月餅這些傳統食物與我們“血濃於水”的聯繫,但我們自己不能忘記。

工會人要怎麼愛國?

每當工會在傳統節日組織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都能讓我們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對於祖國的愛增多一點。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能切切實實看得到的屬於中國的東西、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