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如何面對“長短跑”

這不是一個短跑的時代,而是一個長跑的時代。

並非所有人是說所有的人都已經在長跑的姿態投入這場比賽了,恰恰相反,相當多的人正以短跑的姿態和心態參與其中。這就有了一個麻煩:在這樣的局面當中,你剛按照長跑的目標調整好節奏和步態,卻隨時有人以短跑的速度衝進跑道,飛快跑完一段賽程,然後可能就離開跑到了。

你的節奏和心跳會不會被他干擾?這是很多媒體人面臨的困境。

學生時代如何面對“長短跑”

——摘錄白巖松《白說》

學生時代的“長短跑”,你的節奏和心跳被幹擾了嗎?

大學生是站在時代前沿的群體,接觸新東西的來源廣、信息全。然而信息爆炸時代的大學生群體,似乎有了變態發展的跡象。看到網紅一夜成名,就紛紛效仿。羨慕同學兼職回報可觀,就毫不猶豫加入。名利似乎成為標杆,學業上卻得過且過。這難道不是學生們在長短跑上面的選擇嗎?

學生時代如何面對“長短跑”

你又如何選擇:長跑?短跑?

選擇長跑還是短跑,這是一個必須面對且一定得做出選擇的問題。長跑可能要寂寞,要有堅守的品質。短跑反而在短時間內,遙遙領先,顯得成功。那麼你如何抉擇?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學生群體狀態的最好寫照。也許我們已經意識到目前的狀態不會長久生存,但周圍的人事物都以短跑的姿態參與其中,衝刺的生活節奏讓你迫不得已。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你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你已經做出了選擇。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是你大學長跑的起點,踏踏實實上好專業課是長跑過程中可能寂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有人耐不住,開始發力衝刺,短跑前進。也許一年可以、兩年可以,但是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後還可以嗎?單位的前輩已經跑出去有些距離了。如果再以速度和距離論還行的通嗎?所以在校期間靜下來想想你真正需要什麼?在校期間學會韜光養晦藉助前沿的學術理論,學習制勝千里的能力,遠比短跑換來的距離、速度來的實在。

距離速度論成敗過於膚淺。多點氣度、眼界高點、身份與心態擺正,長短跑就不再是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