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城:氪空間2019年的81天

劉成城:氪空間2019年的81天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之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並答記者問。在被問及共享經濟話題時,李克強總理表示,對於共享經濟這一新業態、新模式,政府一直採用包容審慎的原則,允許其發展,也要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業內專家認為,在過去的短短3年裡,共享經濟經歷了從快速崛起到遍地開花的過程,其中,共享辦公與共享出行、共享住宿一起被稱為共享經濟三大行業,享有“概念溢價”。無獨有偶,這3大行業的頭部企業在2018年“整合之年“都面臨了一些前進中的問題,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成長的煩惱“,一時之間,備受爭議。

總理的話無疑給風雨飄搖中的“共享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給中國共享經濟企業從業者增強了信心和決心。其中的藍海領域——共享辦公行業,頭部企業wework、氪空間、優客工廠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行業格局初現,一些不知名聯合辦公項目未成先衰。

一位共享辦公行業PE機構負責人認為,共享經濟產業並非一時風潮,未來可期。對於聯合辦公行業而言,機遇是歷史性的,挑戰是階段性的,機遇遠大於挑戰。

共享辦公樣本:氪空間調整

據VCSaaS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聯合辦公品牌減少40家,運營時間均未超過2年。發展緩慢、瀕臨破產倒閉狀態的共享辦公空間品牌佔總數的28.1%,眾多非頭部企業已經進入淘汰階段。

據瞭解,整個行業都進行了社區關停並轉、人員優化、工位價格戰等調整。一位參與氪空間融資的PE機構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聯合辦公行業企業出現的問題既有市場環境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聯合辦公的規模化擴張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當時我們都能看到Regus在上海中心開的SPACE聯合辦公,工位服務費價格為8000~10000元/月。對標於此,以wework、氪空間為代表的頭部企業紛紛瞄準了高品質物業,為了爭搶城市核心區域稀缺的優質樓宇,將物業價格推得比較高,而到下半年這批工位進入銷售狀況時,市場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是Regus在上海中心開的SPACE聯合辦公,工位只能賣到3000元左右了。

另一方面,伴隨著快速擴張,聯合辦公企業自身的運轉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氪空間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成城表示,“去年因為快速擴張而在人員上有很多的儲備和超配,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要做的調整雖然痛苦,卻又在所難免。誰更積極地調整,誰的生命力就更強壯。”

同時,劉成城對氪空間表示有信心,氪空間在2018年之前開業的社區進入成熟期後一直處於盈利狀態。(注:成熟期是指:開業後運營滿9個月的社區所處的階段。2018年後開業的社區尚未進入成熟期)“這個模式實際上是賺錢的。”劉成城說道。

共享辦公的空間

以目前行業龍頭為例,聯合辦公項目“WeWork中國”在2018年8月宣佈的融資顯示:獲得軟銀、淡馬錫、弘毅資本等投資額共計5億美金。投資了WeWork44億美金、一舉把WeWork的估值推到200億美金的軟銀願景基金負責人RajeevMisra預測:WeWork的估值未來幾年內會達到1000億美金。

關於共享辦公的價值,作為國際房地產顧問“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共享辦公的諸多優勢中,最關鍵的是成本,“購買聯合辦公會員是大中華區許多企業和個人用戶節省成本的有效方法。它避免了傳統租賃中產生的費用。與此同時,用戶可以享受高質量的工作場所和其中的多項服務。這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整體業務運營成本。”

報告中還指出:“與傳統辦公室相比,聯合辦公空間通常允許更長的租期期限和更大的空間靈活性。在過去幾年中,許多企業的增長都非常顯著。憑藉期限較短的會員合同,以及可迅速調整的工作空間,聯合辦公空間可以快速適應用戶空間需求的變化,比如公司的業務人數突然增長或減少。”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旗下共享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國共享經濟企業的市場交易額在2016年達到了3.34萬億元人民幣(5320億美元),同比增長97%,並且在2017年達到了4.92萬億元人民幣(7820億美元),同比增長47%。

除了來自行業頭部企業的信心之外,多家國際諮詢公司對於國內聯合辦公領域發展均作出積極展望。據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判斷,共享辦公市場的爆發期才剛剛來臨。“未來5年,該市場的增長率預計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該市場規模可達到4092.18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59.7%。而隨著大量資本的進入,2018年該市場將會迎來自雙創以來的第二次增長小高潮,並進入成長期。”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在目前階段,聯合辦公的商業模式已基本成熟,未來行業內兼併頻率將會提升。

或許,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其在多個維度的實際優勢,是共享辦公行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方向。

精細化運營與輕資產模式

“如果把此刻共享辦公的狀態看作是遭遇了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那麼接下來如何健康成長就至關重要了”。一位共享辦公從業人士表示,總理的表態令其非常振奮,點出了其發展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和波折,但同時更重要之處在於肯定了共享經濟的發展空間,“此前充電寶、單車一類ToC的共享經濟模式無法進行差異化,同質化的模式智能靠單純租用收費來實現盈利,但共享辦公ToB業務的本質是服務,提供差異化的精細服務和公司的管理是這類公司模式的核心。”

從基礎層面上來說,以氪空間為代表的聯合辦公企業做的是“二房東”生意,它用優惠的價格租下寫字樓,經過標準化的裝修將其分隔成單獨的辦公空間,然後提供給大公司的分支機構、大公司的小團隊、中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再向他們收取服務費。

不過,劉成城並不認為氪空間僅僅是地產公司或者物業公司,通過大數據選址擴張並進行精細化運營,是其核心競爭力。據氪空間透露的數據顯示,通過共享的手段,它幫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8%的行政費用,同時,數據顯示,因為氪空間的辦公氛圍,以及專業化的服務空間,更多的企業員工選擇“下了班也不回家”,平均上班時長提高了10~30分鐘。

就商業模式來說,當聯合辦公企業擁有足夠多的辦公面積、工位數量,且有足夠高的入駐率後,就會得到三個收穫:企業用戶、辦公場景以及數據,基於此可以延伸出新零售、SaaS、招聘、法務、投資等等2B2C生意,而且,聯合辦公企業更擅長線下運營,所以,所有聯合辦公服務商都將在規模化後採取類似的“辦公即服務”的模式,本質是企業級服務,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提供辦公配套服務。

氪空間投資人也表示,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遇到困難要及時調整,聯合辦公領域的投資關鍵還是要看精細化運營,要堅持價值投資。“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賽道,也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與其說是共享經濟,內核裡它更像是酒店運營。”該共享辦公行業PE機構負責人認為,整個行業的確在去年下半年出現過價格戰,但該人士認為與共享經濟ToC模式不同,ToB領域的共享辦公無法通過價格達到壟斷。“我覺得從去年四季度年尾,這個行業已經迴歸理性。而從未來的供需環境來說,需求從兩會從總理來看,科創企業還是非常好的,我覺得它是繼續呈幾何式的增長。”上述人士表示,作為投資人看好這個賽道的核心原因是這個需求確實是存在的而且非常龐大,從供給端,行業大部分供給的寫字樓空間是發展商來開發的。其實他們並不關注於小企業,他們希望是有人能整個拿走。所以需求和痛點是存在的。“但如果成本全部壓在這個行業身上,它就不是商業模式,它就是共享單車一樣的東西。如果完全靠燒投資人的錢來承擔這個成本,它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要改換商業模式,不管是輕資產方法還是其他,有人要為這個東西分擔成本。”上述參與氪空間融資的PE機構負責人表示。因此,氪空間今後將會繼續走輕資產模式。

對此,氪空間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成城表示,氪空間探索共享辦公發展方向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困難,也走過彎路,而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幫助我們更清楚未來應該如何健康成長。對於氪空間而言,“2019年,我們將重點關注市場上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企業,以及科創型企業,我們更瞭解這些企業的發展特徵,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辦公需求和成長需求;在這個大方向下,氪空間將持續探索和擴大輕資產路線,共享辦公不是‘二房東’,其商業核心競爭力是強化產品線的能力,以及通過產品、服務積累起來的品牌影響力,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因為會員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