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萬里茶道與武漢結緣 武漢現存唯一一座俄國東正教堂


漢口東正教堂原名阿列克桑德聶夫堂,位於鄱陽路48號。教堂建成於1885年,坐東南朝西北,平面正八邊形,磚石結構,建築面積約192平方米,由鐘樓和正堂組成。

鐘樓凸出正堂外,八邊形券頂,向上內收,形成八角攢尖頂塔樓,塔樓八面壁柱髮捲,設券拱玻璃窗。鐘樓牆體與正堂相連,正中設拱門,拱門兩邊又各建半拱形門洞,側面有側門。

正堂通面闊、進深均約13米,中軸線兩側設券拱門,其餘五面設券拱窗。堂內設講經臺。鐘樓兩角和正堂八角均磚砌壁柱,柱腰部和頂部灰塑線紋。該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是武漢市唯一一座俄國東正教教堂。

漢口位於中國九省通衢的中心位置,毗鄰長江,水陸交路便利,地理位置絕佳。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漢口被迫開放成為通商口岸。俄國人選擇漢口作為租界,理由就是因為茶葉。湖北本就是茶葉產地,赤壁明清古鎮羊樓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磚茶產地,再加之交通方便,便於收購臨近省份的茶葉,至20世紀初,漢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有“東方茶港”美譽。

中俄萬里茶道繁盛了260餘年,起點中國漢口,終點為俄羅斯聖彼得堡,途徑主要城市路線為:漢口—張家口—烏蘭巴托—恰克圖—伊爾庫茨克—莫斯科—聖彼得堡,全長1.3萬公里。


漢口開埠後,俄商的三家著名的磚茶廠,順豐、阜昌、新泰紛紛從湘鄂產茶區遷往漢口。隨著俄國磚茶廠的設立,俄國人數量猛增,為了滿足他們宗教生活的需要,自1866年起即行募捐建堂資金,1885年,俄國東正教北京總會派遣修士大司祭尼古拉.阿多拉茨基來武漢舉行教堂開堂儀式,此時教堂被命名為:“阿列克桑德聶夫堂”。

自1885年漢口東正教堂建成後,便服務於工作生活在漢口的俄國人,滿足了他們的宗教需要。漢口東正教堂歷史上重要輝煌的一刻是:1891年3月11日,當時的俄國皇太子,即後來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訪武漢,他除主持新泰磚茶廠25週年慶典外,還特意蒞臨東正教堂參加盛大宗教活動,聽經和做禮拜。

漢口東正教堂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滄桑,保留至今實屬難得。改革開放後,這裡曾辦過房地產交易展、開過酒吧、用做婚慶攝影基地。1993 年,教堂被列為武漢市一級保護建築。2008 年武漢過江隧道通車,教堂北邊的房屋已全部拆除。


時至今日,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的漢口東正教堂的保護性修繕已經妥善完成。現在這座教堂作為文物受到國家保護,在這裡經常舉辦婚禮或其他盛大的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