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

————背景介紹————

自1942年的藍色行動失敗後,德軍B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而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則撤退到了塔曼半島。德第17集團軍在塔曼半島修築了名為"藍色防線"的防禦陣地,意圖固守塔曼半島,如此一來德軍進可以塔曼半島為前進陣地威脅高加索,退可保護克里米亞半島的安全。

而對於蘇軍而言,坦曼半島的德軍簡直如鯁在喉。自1942年7月塞瓦斯托波爾失守後,高加索海岸的城市新羅西斯克便成為了黑海艦隊與蘇聯空軍最重要的基地,黑海艦隊的潛艇、水面艦艇與航空兵部隊以此為基地可以打擊黑海的德國礦石運輸活動。但是新羅西斯克在藍色行動中被德軍佔領,這大大影響了黑海艦隊與蘇聯空軍的活動範圍。此外,塔曼半島與克里米亞半島僅隔一個刻赤海峽,一旦佔領了塔曼半島,蘇軍便可以從此登陸刻赤半島,解放克里米亞,再以克里米亞為基地,襲擊羅馬尼亞的德國石油設施。1943年A集團軍群后撤後,蘇軍接連收復了邁科普、羅斯托夫、克拉斯諾達爾等城市,而此時塔曼半島的德軍已經與其他部隊失去了聯繫,被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包圍,僅靠克里米亞輸送補給,雖然有防線支撐,但是在兵力補給上有較大困難,且此地補給數量不足以支撐起大規模部隊的作戰行動,因此塔曼半島對於蘇軍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進攻目標。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1943年3月蘇德於庫班半島的戰線示意圖

1943年2月5日,蘇軍利用在敖德薩和克赤地區登陸成功所積累的經驗,在地面部隊進攻的同時,用登陸特遣隊在德軍後方登陸,意圖通過前後夾擊的方式擊破德軍在塔曼半島的防禦。蘇聯登陸部隊在新羅西斯克南側的梅斯哈科地區佔領一塊寬4公里、縱深2.5公里的登陸場,將其命名為"小地",蘇軍在這個"小地"投入了兩個旅的海魂衫 一個旅的步兵和一個空降兵團。這一登陸場的位置相當險要,背靠黑海,前出幾步就是重要港口新羅西斯克,蘇軍如果在這一地區投入大量兵力,就可以攻佔新羅西斯克並擊破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在2月到4月期間,北高加索方面軍發起了多次進攻,但是卻都無法突破藍色防線,戰況逐漸陷入膠著。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梅斯哈科地區,距離新羅西斯克僅6公里

————反擊小地————

1943年4月17日,德軍為了摧毀深入第一道防線背後的蘇軍登陸場——"小地",在第4航空隊掩護下開始向登陸場發起攻擊,在4月18日成功突破蘇軍前沿防線,德軍意圖將蘇軍分割成兩塊再逐個消滅。由於蘇聯空軍部署基地離前線較遠且部隊數量較少,相對於德空軍近千架次的出擊,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的航空兵僅出動約300架次,這使得蘇軍在塔曼半島陷入被動,且暫時失去制空權。

4月20日,蘇軍調撥轟炸航空兵第二軍、殲擊航空兵第三軍、混成航空兵第二軍和殲擊航空兵第282師進駐克拉斯諾達爾。雙方空軍圍繞庫班半島,開始了一次爭奪制空權的大戰。

德軍的基地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與塔曼半島,距離庫班地區大約有50-100km的距離,而蘇聯空軍的駐地是克拉斯諾達爾,距前線則差不多有150km,德軍有地理優勢,蘇軍有數量優勢。這時候,誰的戰術更加先進,誰的指揮更加靈活,誰的後勤更加充足,誰就能獲得這場東線大規模空中戰鬥的勝利,進而主導塔曼半島的形勢。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克拉斯諾達爾至新羅西斯克,最近的直線距離110千米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塔曼至梅斯哈科,最遠距離為100千米

至4月24日,蘇聯空軍在梅斯哈科地區,以損失76架飛機的代價,擊落了152架德軍戰機,轟炸航空兵與強擊航空兵協同最高統帥部下屬的遠程航空兵對進攻的德軍部隊與機場發動了多批次的襲擊,成功奪取了梅斯哈科地區的制空權,保住了梅斯哈克地區的"小地"登陸場,為下一次進攻蔚藍防線打下了基礎。

————克雷姆斯卡亞的激戰————

在成功保住了小地的前提下,4月29日,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發起了一次對蔚藍防線的進攻。儘管在梅斯哈科地區的空戰中,德國第4航空隊遭受到了一定損失,但是依然有相當的實力。克雷姆斯卡亞在新羅西斯克東北方約30公里的地方,是德軍蔚藍防線外圍的一個重要節點。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試圖通過這個節點來突破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德國空軍為了保護己方防線,遏制蘇軍進攻,衝進了克雷姆斯卡亞;蘇聯空軍為了幫助陸軍進攻,突破德軍防禦,也衝進了克雷姆斯卡亞,庫班空戰的第二階段由此展開。這一階段雙方更多以支援己方地面部隊、消滅敵方地面目標為基礎。自4月29日至5月10日的12天內,蘇德雙方以每次50-80架飛機的規模,在克雷姆斯卡亞上空展開空戰,對地攻擊機與轟炸機累計出動5000多架次,對敵方火炮陣地、機場與地面部隊發動了打擊。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成功突破了克雷姆斯卡亞地區的德軍防禦,在這一階段的空戰中,蘇聯損失78架飛機,但是成功達成了戰役目標。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克雷姆斯卡亞地區 蔚藍防線南側重要節點

克雷姆斯卡亞地區的勝利,使得德軍蔚藍防線的南側地區出現了一個較大的缺口,直接威脅到了德軍對於新羅西斯克地區的控制。

獵鷹與禿鷲的交鋒

基耶夫斯卡亞(基輔村)與摩爾達萬斯卡亞村地區

5月26日,蘇軍突破克雷姆斯卡亞後,在基耶夫斯卡亞村與摩爾達萬斯卡亞村附近切入了德軍戰線。在即將繼續往德軍縱深發展時,來自克里米亞與南烏克蘭的德國空軍援軍抵達庫班,開始最後也是最瘋狂的一次反撲。德國空軍自5月26日中午開始,在三個小時內出動了超過1500架次的飛機,在5月27日出動了2758架次飛機,對蘇軍地面部隊的機動部署與進攻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由於此時德軍兵力約為蘇軍1.5倍,蘇軍只得開始實行防禦態勢,一方面保持白天對德國轟炸機驅離並掩護地面部隊,同時在夜間出動轟炸機對德軍在庫班地區的機場進行夜襲。在數日的白天空戰晚上夜襲的戰鬥後,德國空軍的出動數量有所降低,蘇軍再一次奪回了戰場上的制空權。

————小結————

1943年6月,蘇德雙方的視線都開始集中到庫爾斯克凸角地區,高加索地區的戰鬥也逐漸停止。直到1943年9月,蘇聯北高加索方面軍發動了新羅西斯克—塔曼攻勢, 9月13日解放新羅西斯克,10月3日解放塔曼,全殲了德軍塔曼集群。而庫班空戰為這一輝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正是庫班空戰的勝利,使得德國空軍在濱海方向的力量受到大大挫敗,幫助蘇聯軍隊成功突破了藍色防線,沒有重蹈前幾次進攻的覆轍。庫班空戰可謂是1941年來蘇聯空軍與德國空軍在正面戰場上最大規模的正面交鋒,在經歷了衛國戰爭初期的失敗後,蘇聯空軍及時調整了組織架構,淘汰了落後的作戰裝備,更新了全新的作戰理論,蘇聯空軍也湧現出了一批諸如波克雷什金、列奇卡洛夫的優秀飛行員與諾維科夫、韋爾希寧這樣的優秀指揮員。而庫班空戰,則是對蘇聯空軍這兩年來的改進最好的檢驗,它證明了1943年的蘇聯空軍已經開始具備與德國空軍在正面戰場上爭奪戰術制空權的能力。下一期,我將對蘇德雙方在庫班空戰中使用的裝備進行一個介紹,敬請期待!

【1】葉夫根尼·巴菲爾耶夫(2012).為天空而戰[M]

【2】M·M·科茲洛夫(1985).蘇聯百科全書[M]

【3】A·I·波克雷什金(1986).戰爭的天空[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