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手机3代上架被群嘲:多元化扩张还是不认输?


格力手机3代上架被群嘲:多元化扩张还是不认输?


卖了这么多年的格力手机,董明珠却一直没有找到在市场上的引爆突破口。那么,在空调之外,格力的其它多元化业务扩张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6000亿的目标能否如期完成?

荀玉||撰稿

与两会期间董明珠的高调不同,近日格力手机3代悄然上架官方商城。没有任何宣传,售价3600元的格力手机3代,现货开售,但截至3月12日,官方商城数据显示仅售出18台,配置更是被网友群嘲。格力手机的遭遇,正是其多元化乏力的一个侧影。

一直以来,格力手机都没什么存在感,多是“自产内销”。尽管外界多认为格力手机做不下去的时候,董明珠却从未动摇过做手机的决心。在今年1月份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甚至表示“最起码我的手机业绩增长,相信格力手机一定会成功”。

如果从格力手机3代产品来看,完全找不到董明珠如此自信的原因。无论是配置还是外观,这款手机都不像是2019年的产品。其搭载的骁龙821处理器更是高通2016年就已推出的处理器。据了解,2018年6月份就有消息指出该机已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不清楚为何才刚刚上架。

由于格力手机并没有公布过相关数据,销量也一直是个秘密。不过,对于格力手机的定位,董明珠认为不在于市场份额多少,而是为了未来智能+的布局。但这并不能掩盖格力手机尴尬的市场状态,第二代“色界”上线首日卖出5台,第三代几天内也才十几台。

“完全是维护脸面”这是业内人士对格力持续推手机的评价。不仅是手机尴尬,从2016年,格力提出正式进入多元化时代,格力旗下家电品牌包括大松小家电、晶弘冰箱和格力手机等产品。6年时间,格力扩展了小家电、净水器、热水器、手机、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向着“一个多元化的集团性企业”推进。

但提起格力,大家想到的仍然只有空调产品,再就是董明珠本人。格力空调太过标签化是一个方面,但也折射出其多元化道路的曲折和失败。目前为止,格力空调业务仍然贡献营收8成,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分别占比不到2%。尽管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有助于实现平台的打通,但是实现盈利仍然有一段距离。

“2023年实现6000亿元营收的目标”,“未来几年实现10%的增长率”,这是引发外界热议的格力集团发展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格力不仅启动“全员销售”模式,董明珠亲自上开微店。还包括在渠道、营销体系的多方发力,多元化显然也是重要策略之一,即使走的不顺畅也还要坚持。

对手机业务消费者又是怎么看的呢?“2019年等来了2016年的骁龙821,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等到格力的5G和柔性屏呢?”或许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深思。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