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拼音的时代,汉字读音如何传承?

汉字是方块字,是音意行的结合体。但是也有可能简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备联想性,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发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却能够勉强拼出他的读音,因为英文字母组成有一定的音律规范性,掌握音标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况下读出来。

所以咱们就使用汉语拼音来标注发音,但是和英文不同的是,咱们的汉语拼音标注也是独立的,只要不把他放在生字头上,你也搞不清对应关系。不过相对于古人而言,这已经是很方便了。作为小学就掌握的拼音常识,就算遇到再复杂的汉字,只要有拼音,就绝不会读错。但是古人怎么办呢?

没有拼音的时代,汉字读音如何传承?

学习语言有共通性。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英语学得不好时怎么办吗?咱们使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就像那个笑话:“爸死”——“bus”;“妈死”——“mouth”。当然这只是搞笑,不过我估计大家都用过这种方式。而咱们古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承汉字读音,只不过用汉字标注汉字而已。

这也就是上面书里面标注“切”的意思了。古代标注发音有两种方式,“直切法”和“反切法”。直切就是用读音相同的字标注,比如上图中“晕”字,直切标注为“音运”,上方标注这个汉字音调为“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光晕”的“晕”。

再看详细解释:“日月旁气也,月晕”。再看左边标注“禹愠切”,这个就是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晕”的读音。其实“愠”按理来说也可以直切“晕”字。反切法中两个字,前一个称反切上字,代表生字的声母和清浊,“禹”即“y”,后一个称反切下字,代表生字的韵母和字调,即“un,去声”。这样大家明白了吗?

再举个例子,下面那个“烟”字,直切法是用“焉”。左下角标注音调为“平”,这不就知道怎么读了,如果“焉”还不认识,那再看反切法。“乌前切”,声母发“w”,韵母发“ian”,平音。大家会说这不对啊?“wian”是什么鬼?这个是由于古音标注没有今天精确,也没有声韵母之说,加上各地口音不同的一些问题,碰上这种情况,怕读不准确,就要去问先生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言传身教特别重要的原因了。不想咱们现在不管什么文字,拿个翻译软件就能读。

没有拼音的时代,汉字读音如何传承?

古人读书识字,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情,请先生,读私塾是免不了的。

图片里面标注的“平”,“去”就是字的发音。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为仄声。古诗里面只有格律诗对平仄有严格要求,古风,现代诗都没有平仄要求,只要读来顺畅就可以了。

要学习格律诗的平仄关系,需要费些功夫,可以关注我看以前的文章,有简答也有详解,这里就不啰嗦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