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朋友私信問“寧負如來不負卿”的意思。

“寧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應該是網絡改編的。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美的情郎

原句應該是“不負如來不負卿”,出自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藏語詩: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節選)

倉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紅教,紅教教規並不限制娶妻生子,所以他從小就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但在十四歲的時候,他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屬於黃教)。但是,年幼的他只是五世達賴喇嘛門徒第巴的傀儡。

而黃教是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的。他既沒有實權,對黃教的諸多清規戒律又難以適應,私下裡偷會情人,導致情人被殺。這也激起了他更強烈的叛逆,經常溜出布達拉宮縱情聲色,留下大量感情真摯而又具有哲思的詩歌,其後在藏地和世界各地都頗為流行。

倉央嘉措24歲那年,第巴在政鬥中失敗被殺,他被押往京城,行至青海湖畔,離奇死亡。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大的王

再回頭來看這幾句詩,就很容易體會倉央嘉措當時的心裡活動了。畢竟他是藏地名義上最大的王,多年修習佛經,在聲色面前自然躊躇,卻又無法辜負愛慕他的女子,才有如此一嘆。

“我也曾經考慮過這樣到處留情會損害我的佛學修為,可是就此別過入山苦修又怕再也難見到這傾國傾城的情人。這世間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讓我既不辜負佛法教誨又不辜負你呢?”

囿於身份和修為,沉迷於聲色和愛情,造就了藏地最困厄的王、最浪蕩的情人和最偉大的詩人。

至於改成“寧負如來不負卿”?沒有背後的文化底蘊,就顯得淺顯流俗了,明顯主觀上就把情愛放在瞭如來的前面,沒有痛苦,又何須掙扎。“寧願負瞭如來也不願意負了你“”,當用這句話向姑娘表白的時候,是不是先把自己設計成了一個和尚啊?寧負——那就負唄,不懂“苦集滅道”,不懂佛法修為在肉體凡胎上的重壓和寂滅,你又何必在乎這種選擇。

這還只能騙沒文化的小姑娘。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負如來不負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