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月夜圖片為題寫詩

看圖作詩其實也就是命題作詩。

先看題。“月夜”環境基本固定,特別是配了圖片,這就是個“月上柳梢頭”的景色,不知春秋冬夏,那就隨意發揮。樹未必就是柳樹,所以秋冬有葉也正常。

如何以月夜圖片為題寫詩

那麼框架大致定了下來,不要說就寫四句景色,那要麼是天才,要麼是廢材。咱們普通人還是按照正常行文方法,從景色入手,轉想象或思念來提高這首詩的層次。

沒有限制體裁,就從字數最少的五絕寫起。除非硬是滿肚子才氣逼人,不晃盪出來不爽,不建議寫長篇大論,容易露怯。同時大概心裡有底,比如“月上柳梢頭”就可以化典,做到心裡有數,哪些前人詩歌可以化用,要用得好,能夠提升詩歌逼格。

從首句開始,平仄先不定,首句一般是“起”,自然從寫景入手。月亮的古稱非常多,你非要寫“白月掛天空”也沒問題,但是古稱拿來渲染更有詩意。咱們用“冰輪澄玉宇”,是不是好聽點呢?

首句出來,分析平仄:“冰輪澄玉宇”,“平平平仄仄”。根據平仄推導關係(關注看前面文章,不贅述),推出整首五絕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了平仄關係,就好規範用詞了。第二句“承”,繼續寫景,可以對時間地點環境事由做出交代,當然也可以不交代,各隨其便。“脈脈隱繁星”,這裡沒有去交代其他東西,而是繼續寫月光如水,把空中的星星都隱藏了,順便用“脈脈”(讀“momo”)帶出含情的意思,為第三四句“轉”先打下基礎。韻腳也出來了,“星”。

三四句須得盪開一筆,才有絕句的味道,那寫什麼呢?還是寫相思吧,穩妥,大家喜歡看。何況從這圖也看不出肅殺味道,以不跑題為準。“記否離傷地,灞橋柳折青?”這裡“折”為入聲字,仄聲入韻。

如何以月夜圖片為題寫詩

記得你離開讓我無比受傷的地方,就是那柳樹青青的灞橋邊。“灞橋折柳”算是用典,古長安送人遠別一般都在春天送到灞橋,然後折下新柳枝送給離開的人,希望他和柳樹一樣落地即生,堅韌生存。後來形成了一種送別的禮儀,很多詩歌裡面都提到過。這是從夜景思念送別那日的白天景象而情傷,並沒有時間錯位。

五絕字數不多,講究意在言外,只做出點的勾畫,具體細節需要讀者自己想象、補充,也因此而韻味深遠。不過寫詩的人在情景描繪中要做出整首詩的思路方向確定和懸念設置,讓讀者有興趣繼續往下思考,並體會作者的心意。

月夜憶別

冰輪澄玉宇,脈脈隱繁星。

記否離傷地,灞橋柳折青?

還行,唯有“灞橋”的“灞”字應該為平音,不過首字平仄要求不嚴,而且“灞橋”已經成為一種意象,不便更換,就這麼著吧。問題不大。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大家不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