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词时遇到出律怎么办?不以词害意?

首先,我们要看是写的什么诗。

写诗词时遇到出律怎么办?不以词害意?

如果是写现代诗,大可不必在乎这些平仄格律的限制,自由地发挥自己心中热情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如果我们写古诗的话,就要仔细区别一下了。古诗分为古风和近体诗。古风对平仄要求不高,只要念起来朗朗上口就行。但是格律诗的平仄,韵脚,以及对仗和写法都有相对严格的规定。

诗是韵文,所以就算是写古风可以转韵,也还是押韵,哪怕是写现代诗,在几个句尾押韵都更加有利于朗读。

所以韵脚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什么诗体。如果连最基本的押韵都做不到,那就不能叫诗,算个小散文好了。

古风的押韵要求也不严格,押仄声韵,平仄互押,邻韵通押都不是大问题。问题是不押。

近体诗(格律诗)的韵脚一般是平声结尾,按照古韵押的话可以看韵书《平水韵》,按照新韵押可以看韵书《中华新韵》,这个和平时咱们学习的汉语拼音韵母是有一点区别的,喜欢研究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看对照。

平仄也一样。写古风,现代诗就不用计较,但是格律体有严格的平仄规范,必须遵守。出律就不能称为近体诗。

写诗词时遇到出律怎么办?不以词害意?

如果我们创作的是现代诗或者古风,当然选择不以词害意了。但是如果你选择的是创作格律诗,最好是按规矩来,就算万不得已出律了,也要遵从各种拗救的方法把出律的毛病改过来,才能称得上是一首合格的格律诗,也才能在合格的基础上寻求诗歌意境的突破。

首先我们得写得是了,才能求好对不对?

当我们掌握了平仄韵脚格律,就会发现遵守平仄格律与发生“以词害意”的情况并没有关系。学习平仄格律就是要把这些有可能危害诗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发音方式消灭在写诗的最开始。

写格律诗的时候,正确使用平仄韵脚和完美构筑意境其实根本就不冲突,甚至可以说相辅相成。

至于写词。《词林正韵》在韵脚上比格律诗要宽松,大量的词牌名平仄规范要熟记倒是有些难度。每一个词牌都有相对应的平仄韵脚要求,而词牌的数量大约是一千六七百个。所以还在考虑是否“以词害意”这个初级问题的诗作者,先不要着急去填词。

当然,词除了韵脚宽松些外,长短句的搭配、没有对仗要求、写法不限定“起承转合”这些相对来说还是更加友好,也更加类似于现代的歌词。但是词牌名下的平仄和句式是死的,必须熟记,或者先熟悉一下比较简短的词牌,可以去尝试下,再慢慢精进。

写诗词时遇到出律怎么办?不以词害意?

总的来说,诗词是抒情的东西。没有谁会因为不合平仄就说你写的不是诗词,历史上“不以词害意”的经典流传作品也不在少数。

不过呢,诗词作者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诗词的意象营造就真的那么完美?不以词害意,是以高标准的诗的意境为要求,而整体意境的营造离不开诗的语言和文字的修辞。整体的意境上来了,偶尔有地方出律是能被大众接受的,比如崔颢的《黄鹤楼》,他的那个时期格律诗基本形成了,但未成定式。就算后来近体诗成为主流,不管在哪个朝代,不合平仄的古风创作数量也是远远大于格律诗的。

所以当我们不想以词害意的时候,首先得看看自己的诗词立意高不高,在这个立意上犯个小小的平仄错误是不是会被大众接受。当然,也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既然不按照大众的规矩写了,自己吐槽吐得欢快了就行,不在乎平仄、韵脚、格律这些东西,也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就不要怪别人不欣赏自己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