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中,誕生了很多特殊的文化內涵,但是不知道何時起,國人過自己的節日越來越少,過外國的節日越來越多。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像外國的平安夜、聖誕節,這些帶有深有宗教色彩的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到中國年輕一代的喜愛。實體商家、網絡店家也藉機營造氣氛、吸引消費。洋節的社會影響讓中國本身的傳統節日越來越不重視,說的嚴重一點,這是一種文化侵略,一種文化的戰爭。我們國人的態度沒有對與錯,怪只怪這種“戰爭”是潛移默化的。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在年輕人愛標新立異,追趕時髦,商人在商言商,借節賺錢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注重一下中國的節日?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中提到了“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這說明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下一代,都將忘記我們的傳統節日,再也分不節洋節與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一種悲哀,是一種文化上的悲哀。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端午是紀念屈原,喚起愛國主義精神,清明是祭祖掃墓,提醒孝敬祖先的道德,七夕是讚揚牛郎和織女感人的愛,重陽節提倡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些節日有多少人90後、00後還記得?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中國人需要過自己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