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那就是盡孝和行善

「原創」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那就是盡孝和行善

回想起來,我參與到公益活動之中大約是在2010年。那時開通了網易博客,看到一個患絕症的博友詳盡的住院資料,通過銀行轉賬給他捐了100元錢,隨後收到了對方的致謝信息。

後來給貴州遵義、湖南邵陽的希望小學、給西藏山南地區的孩子們先後郵寄過書籍、文具、玩具和衣物,偏遠地區快遞無法送達,只能通過郵政投遞。這些事我都是和孩子一起做的,讓他親身感受付出和給予,感受還有一部分人生活得很不容易。

之後在常德論壇看到脊柱彎曲小女孩、的士父親不幸遇害的育才小學患白血病的學生、市肢殘協會的募捐消息後,我都分別捐助了100元,也為漢壽的“萬民書管”捐了書,參加了常德“善德行”的志願者服務。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覺得應該先幫助身邊的人,因為身邊不幸的人太多了。

「原創」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那就是盡孝和行善

2014年6月16日,我通過《常德晚報》知道了臨澧縣9歲重度燒傷兒童的不幸遭遇,於當天去醫院探望,並收集資料和圖片,通過常德日報傳媒集團小記者俱樂部愛心家長團組織了三場街頭募捐,這期間認識了許多充滿愛心的社會人士、小記者和家長。當時在小記者家長1群和2群,我受到一些質疑,有家長提出:

“你和燒傷兒童是熟人嗎?是親戚?這麼幫他。”

答:“不是,我們6月16日此生第一次見面。”

“你們應該建立財務制度,會計管賬,出納管錢,這樣大家比較放心。”

答:“我們是將捐款當天直接送達受助人手中,不通過中間環節。而且是小記者和家長們一起送去醫院的。”

......

記得那時我們都鉚著一股勁,有些家長耐心等在一旁,用車載著大家去醫院送捐款。還有妍媽送來一塊木盾牌,專門寫募捐海報。

2015年5月,也是通過《常德晚報》得知16歲患結核性腦炎少年的不幸經歷,為他發起募捐。這個家庭從來沒有辦理過存摺或銀行卡,為了轉賬方便,我特意陪少年的父親開通了銀行存摺。不經歷這些事情,真的不敢相信同為70後的他們夫婦沒有存摺或卡。

「原創」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那就是盡孝和行善

公益路上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身邊總有一些同樣具有愛心的朋友——關愛抗戰老兵的戈多夫婦、隨手公益的姚姐、聚愛公益家園的方元、微善風、所有的義工、志願者......相對於他們的奉獻和付出,我實在是太弱了。他們給了我勇氣,給了我堅持的力量。我曾為那些素不相識的困苦的人哭過,也為他們得到了幫助而快樂。之所以寫這篇小文,不是為了秀,而是告訴自己,雖然不容易,但同行路上人很多,再堅強一點,再樂觀一點!

幸福的家庭大體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現在微信朋友圈關於“輕鬆籌”的鏈接非常多,以前我是捐助100元或者50元,現在是捐助20元或10元,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時候真的好希望自己是一個富豪!公益路上也遇到過奇葩,那次受朋友之約去看望一個孩子,我和朋友都準備了禮物,但這個朋友的朋友沒有禮物,還把孩子母親給他的一包黃芙蓉王煙收下了,雖然一開始他是拒絕的。

不管公益路上是什麼滋味,我不會放棄行善。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那就是盡孝和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