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接下來我們寫的是一個關於收購與反收購的案例,在金融課和商學院的課程中,它都被反覆提到,是經典中的經典。這個案例就是保時捷和大眾汽車的收購戰。

1、保時捷和大眾的背景信息

關於這兩家公司,大眾汽車和保時捷,你應該不算陌生。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兩家公司之間的淵源其實非常深厚,遠遠不是同行業競爭對手,或者都是德國品牌的汽車這麼簡單。

在瞭解收購戰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點背景知識。

1. 保時捷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保時捷911

保時捷汽車的德文原名是Porsche,這也是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先生的姓氏。

1930年,費迪南德·保時捷先生成立了一家汽車顧問公司,從事車型與發動機的設計工作。這就是保時捷公司的原型。

關於他的早期生涯和後來的創業故事,其實也相當精彩,但我們今天還是把目光聚焦在收購戰上。

2. 大眾

大眾汽車的成立也很傳奇。

你可能完全想不到,大眾汽車如今這個人盡皆知的響噹噹的品牌是受誰啟發的——那就是大名鼎鼎,也可以說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當時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剛剛11天,他就親自主持了柏林汽車展,而且發表演講說要創造一種全新的讓所有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得起的轎車。實際上當時德國的經濟很亂,財政赤字和失業率都很高,僅僅有1%的人擁有汽車。而剛上臺的希特勒希望能穩固自己的統治,於是想發展經濟。他認為每家都能有輛車就是人民生活水平高的表現。於是才有了這個製造“國民汽車”的想法。

後來他召集內閣和顧問討論這個問題,大家一致推舉費迪南德·保時捷來承擔這個任務。於是1933年,希特勒把保時捷博士招至柏林,兩個人商討如何進行這個計劃。

對於保時捷博士來說,他在創辦保時捷前是奔馳的技術主管,一直設計高檔豪華車和高性能賽車。但他一直想設計一款經濟型小車,讓人人都買得起,但這在奔馳無法實現。但得到了希特勒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支持之後,他決定實現這個夢想。為此不惜放棄了捷克斯洛伐克公民的身份,加入了德國納粹黨。

對於這個國民轎車計劃,希特勒提了一系列要求:最高時速100公里,油耗每加侖42英里,能夠載2個成人3個小孩,等等等等。這一系列的設計方案,最後變成了如今我們非常熟知的一款車型,那就是——甲殼蟲。是的,在1935年的又一屆柏林車展上,希特勒宣佈了“甲殼蟲”這款國民汽車的計劃,同時他使用了一個詞,叫做Volkswagen,德語的意思是人民之車。這就是經典的大眾汽車的起源。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經典的大眾甲殼蟲

於是,費迪南德·保時捷開始一心一意地投入在大眾汽車上,跑車設計的工作交給了兒子費裡·保時捷。1940年起,費裡全權開始負責斯圖加特的業務。

也就是說,大眾汽車和保時捷汽車,一開始就是一個家族裡面父子分別掌管的兩個企業,這也預示了這兩個品牌未來註定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2、為什麼保時捷不能收購大眾?

我們中間幾十年的傳奇歷史先放下不表,時間轉到2005年。

那一年,大眾汽車正處於低迷期,年銷售額1230億美元,但是利潤只有22億美元,在當時的金融界完全不被看好。反過來,保時捷年收入雖然只有103億美元,但是利潤也有19億美元。

2005年9月25日,保時捷以42億美元收購了大眾汽車20%的股權,當時保時捷的CEO文德金(Wendelin Wiedeking)對外公開宣佈要收購大眾公司。而當時歐洲金融圈普遍認為他絕對是腦子進水了。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保時捷原CEO:Wendelin Wiedeking

之所以所有人都不看好保時捷收購大眾,一方面是在於,保時捷比起大眾汽車來說體量還是小很多,“蛇吞象”的收購可能性比較小;而更關鍵的是,德國有一項非常奇特的法案,把保時捷收購大眾的可能性直接限制得死死的。這部法的名稱就叫《大眾法》,實際上就是給大眾汽車量身定製的。

《大眾法》說的是這麼一件事:

之前我們提到過,大眾汽車的創立和德國政府息息相關,所以公司裡面是天然含有政府股份的。在二戰之後,為了避免外國公司把本國汽車企業收購了,西德政府專門制定了一個法律,裡面規定:持有大眾公司股份在20%以下時,按實際持股比例計算投票。當持股比例超過20%時,無論超過多少,其投票權最高也只限於20%。

換句話說,要想取得該公司的控制權,就必須持股80%以上。作為對比,德國的《公司法》規定,只要控股一家企業的股份超過75%,就算了取得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而對大眾來說這個數字是80%,而且政府還專門制定了一個法律這麼規定,可以說是非常奇葩了。

那為什麼要這麼規定呢?因為很簡單,大眾汽車裡面政府股份的比例不多不少正好是20.1%。也就是說,只要這部分政府持有的股份不賣,就是所有剩下的股份全歸你一家,你也取得不了大眾汽車的控制權。

而那個時候,實際控制那20.1%股份的是大眾公司所在地——下薩克森州政府。理論上這些股份歸屬於全體納稅人,州政府只是代持。它根本無權決定能不能賣,這種事必須提交州議會表決,弄不好還得啟動公民投票程序。

而且誰都知道,打政府股票的主意實在是太蠢了,這20.1%的股票是絕對不會賣出的,那保時捷怎麼可能收購大眾汽車呢?

所以這個公開聲明一出,歐洲各大對沖基金都在做空大眾的股票。按照常理來說,一般要收購一個企業,都要出價比目前的市場價稍微高一些——比如目前股價20塊錢,你收購可能就要出25塊錢甚至30塊錢,因為這樣才有人願意賣給你。而且一旦收購消息發佈,股價就會很快漲到這個收購價位,這是很自然的市場反應,所以你不可能做空一個確定會漲的股票。

而歐洲這些對沖基金都知道這部《大眾法》,所以早就斷定,保時捷是無法完成這次收購的,而收購這種事一旦破裂,被收購公司的股價必定爆跌,所以這幫人紛紛跑過來做空大眾,希望能借此撈一大筆。

3、一個障礙被掃除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保時捷卻在市場上照樣買入大眾股票,好像對那個《大眾法》視而不見。

結果這引來了更多的對沖基金參與做空,而且不光是歐洲,就連美國都有基金跑來共襄盛舉。畢竟有錢不賺實在是說不過去。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覺得之前經營出色的保時捷實在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走出了一步大漏棋。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保時捷卡宴

所以,保時捷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實際上,它採取了更徹底的方法,那就是直接上歐洲法庭,起訴《大眾法》的合理性。

實際上,保時捷對法律的研究非常透徹。根據《歐盟競爭法》的規定,德國戰時為保護大眾而設立的《大眾法》,在當今形勢下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這違反了自由競爭的原則。而由於歐盟的特殊存在形態,有著“歐盟經濟憲法”之稱的《歐盟競爭法》有效性當然是高於歐盟各成員國經濟相關法律的,德國也不例外。

結果,經過長達兩年多的訴訟,在2007年10月,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最終判決推翻長達47年之久的《大眾法》。之後大眾公司和所有其他德國公司一樣,只要收購75%的股份就算獲得了公司的控制權了。保時捷收購大眾的最大一塊絆腳石貌似被清除了。

故事講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那些對沖基金一定非常鬱悶吧,自己的如意算盤好像落空了。但實際上,這次判決之後它們不但沒有撤退,反而更加瘋狂地做空大眾股票。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錯綜複雜的關係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次歐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做空之一,不但有“保時捷體量比大眾小很多所以收購可能性很小”的第一層保險,和《大眾法》的第二層保險,還有第三道保險,就是德國的《證券交易法》。

他們認為,哪怕跨越了前兩道保險,這第三道是完全不可能跨越過去的。這也讓他們的做空更加肆無忌憚,而沒想到的是,保時捷精妙的運作,讓這些對沖基金遭受到了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很多基金因為這一戰徹底關門。明天就把這段故事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