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我們繼續講保時捷和大眾汽車的這場精彩的收購戰。

1、《證券交易法》對保時捷有效嗎?

在上期文章裡我們說到,保時捷通過向歐盟最高法院起訴《大眾法》的合理性,移除了一個巨大的障礙,然而對於那些不看好這次收購,希望做空大眾狂撈一筆的對沖基金來說,他們手中還有一個法寶,就是德國的《證券交易法》。

我們先把時間線拉回到2007年。那一年保時捷公司經營有方,年利潤超過了60億歐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公司正處於現金流和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而10月份《大眾法》的推翻,也讓他們可以正式開始發起收購的計劃。所以在2008年開始,保時捷真的開始收購大眾的股份了。

在推翻《大眾法》之前,保時捷已經為了收購做出了一些巨大的調整。比如重新設計了整個公司的架構,成立了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歐洲保時捷汽車控股公司。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新公司的股東結構維持原保時捷公司的結構不變,最重要的變化是公司性質由德國國內股份公司轉變為歐洲股份有限公司,這樣一來,一些德國法規可能產生的障礙就此被消除。

雖然如此,但是遇到具體股份問題的時候,保時捷依舊逃不過德國的《交易所法》以及《證券交易法》。

根據這兩項法案的規定,通過買入股票的形式對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過30%之後,如果再增加自己的股份,就屬於對公司發起收購要約了,必須公佈給大眾。

而到了2008年5月,保時捷手上的大眾股份正好是30.9%,這意味著之後保時捷只要買入大眾的股份,就必須完全公開自己的持股情況。

這種局面讓更多的對沖基金衝了進來,做空大眾。因為30.9%的股份離75%的全面收購還差得太遠,而對於保時捷來說,現在每一步都要公示給大眾,自己完全處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所以對沖基金們可以監測事態的每一步變化,大不了在情況不妙的時候逃掉就可以了。

在這次多空對峙之中,空方可以說是有恃無恐。畢竟靠從公開市場收購一家公司實在是可能性太低,中間可能出錯的情況太多了。

果不其然,保時捷慢慢把持有大眾的股份增加到了42.6%之後,這個數字就再也不動了。

當時市場上紛紛傳言:收購行動就要破產。於是,做空大眾的行動開始大幅飆升。然而它們渾然不知自己馬上就要面臨一場滅頂之災。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來自法蘭克福交易所的福音

然而對沖基金們漏算了一點——他們忽略了法蘭克福市場還有一項特殊的交易規則,可以讓人規避收購要約需要向市場公開化的要求。這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金融衍生品。

剛才我們說的“佔股30%以上就要公佈每次交易”的要求,是隻對現股的買賣而言的。而對於金融衍生工具來說不涵蓋在內。實際上法蘭克福交易所有一項非常特殊的規定:如果購買股票期權者願意按照股價的全額支付權利金,就可以自行決定在何時公佈自己的期權股份持有量。

這裡可能稍微有點不好理解,我們可以趁機複習一下類似像期權或者股權掉期這樣的金融工具是怎麼運作的。

所謂期權就是,你在支付一定的權利金之後,可以獲得一個權利,就是在未來某個時點,以雙方協商好的某個價格吃進對方的股權。

用我們這個例子可以這麼說,比如大眾汽車股票是20塊錢,你作為買方,可以和賣方達成一個交易。我可以現在付你3塊錢,然後獲得一個權利,就是未來以25塊錢每股的價格買入你的大眾股票。這樣我就相當於花了筆小錢鎖定了未來我買這個股票的價格,萬一這股票漲到40塊錢一股,我還是能以25塊錢的價格買,這就賺了。

當然,如果未來這個股票跌到10塊錢,由於我獲得的是權利不是義務,所以我可以選擇不買,那麼我損失的就是之前的那3塊錢,我也可以承受。所以期權類的金融衍生品的大概作用就是這個。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另外插一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電影《大空頭》,裡面的交易原理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這樣。

而法蘭克福市場在期權交易上的這個規定為什麼特殊呢?我們重新來看一下剛才那句話:如果購買股票期權者願意按照股價的全額支付權利金,就可以自行決定在何時公佈自己的期權持有數量。

這裡面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全額支付權利金”這幾個字——因為對於期權類的金融衍生品來說,核心意義就是“提前花點小錢,給未來鎖定一個權利”。

還是用我們剛才的例子:你花了3塊錢和賣方達成協議,未來可以以25塊錢的價格買對方的股票,這是有意義的;但你要是花25塊錢,來獲取一個未來以25塊錢的價格買對方股票的權利,那可能就有點傻了。

因為這件事無非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未來真漲到了25,那你直接拿錢買不就得了,現在沒必要花這個錢;第二種是未來股票沒漲到25,可是你之前付的那個權利金是不退的,所以你白白損失了25塊錢。怎麼算都是虧了。所以這個法條從來沒人在意過,因為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這麼幹。

但就是這個看起來非常沒意義的規定,成了保時捷手中的王牌必殺。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因為期權是金融衍生成品,不屬於現股買賣,所以不受之前提到的控股超過30%必須公示的規定所制約。而當市場以為保時捷的股份收購停滯在42.6%的時候,它已經暗中用全款購買的方式買入了31.5%的大眾汽車的股份認購期權。

加上明面上的42.6%,保時捷手中可以支配的大眾股份已經高達74.1%了。

而最關鍵的是,這一切只有保時捷自己知道。什麼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呢?我想保時捷的這個做法真的是最好的說明了。

3、做空大眾,有什麼問題嗎?

我們現在稍微來總結一下目前的局面。

對於保時捷來說,它手裡有42.6%的大眾股份,還有31.5%的認購期權,合計74.1%,離75%的目標只有0.9%。

對於政府來說,自己那20.1%是絕對不會賣的。所以市面上真正可以流通的股票只有100%-74.1%-20.1%=5.8%了。

這個5.8%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當時由於所有人都不看好這次收購,所以市場上做空大眾的單子已經達到了10%左右,具體應該是10.4%。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為什麼說這個數字恐怖呢?這裡我們還是要介紹一點金融知識。

之前我們一直在說“做空”這個詞,但是並沒有講得很細,所以你可能感覺這就是不看好一家公司股票的行為,但是具體操作細節並不是很清楚。我們來簡單講講“做空”是什麼。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所謂的做空,用一個不完全精確但大意沒什麼錯的話總結就是:賣出一個你暫時還沒有的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對於一個股票,你覺得它未來會跌,所以你就要賣出它。但是證券市場允許你自己沒有這個股票的時候就賣它,換句話說,我可以管別人先借點兒股票,然後賣出去,等到未來這個股票真跌了,我就買入同樣的股票然後還給人家。最後這個差價就是我的了。

這其實就是做空的概念,借一個你目前沒有的東西先賣掉,之後再買回來還給人家。

當然你很容易就能看出來,這裡面的操作是有風險的。

比如你借別人的賣了一個100塊錢的股票,結果需要還人家股票的時候這股票已經漲到120塊錢了。這時候你也沒辦法,只能忍痛買回來,每股虧20塊錢。

而為了保證你到時候真的能把這個錢還上,而不是虧損以後沒錢還只能賴賬,所以做空的時候都有一個保證金的機制,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抵押。畢竟別人借你那麼多股票,你得稍微交點錢保證一下。

比如,你現在想做空大眾股票,希望賣10萬,那麼借你股票的人——一般就是證券市場了——會要求你交1萬塊錢保證金。

那麼這個保證金的作用是什麼呢?比如大眾股票突然猛漲百分之十幾,你做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在這個過程中,它就會強制把你那1萬塊錢的保證金扣掉,然後你這次交易就徹徹底底結束了。這個過程也叫“平倉”。

也就是說,做空本質上是一種槓桿交易,你可以花一萬塊錢就幹十萬塊錢的事兒,但是如果你判斷錯了,你的損失也是放大十倍的。

商業經典:保時捷與大眾收購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所以一旦涉及到槓桿交易,也就是涉及“借別人錢幹事”的交易,都是風險極高的。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自己投資的話,對槓桿要慎之又慎,最好終身不碰。

而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總結過的市場情況——現在一堆對沖基金都“借”了大眾的股票,來做空它,它們早晚要把這些股票還回去,不管那時候大眾是漲了還是跌了,都得還。但是別忘了,這些基金的所有下注都是基於不看好收購的情況下,而且最恐怖的是,它們一共借了大眾10.4%左右的股票,但是市場上真正在流通的只有5.8%左右——也就是說,註定有4.6%的股票無處可還。

換句話說,這些做空大眾的基金,一旦發現保時捷真的有可能要“暗渡陳倉”式的收購大眾,大家就會瘋狂搶奪那5.8%的流通股份,而且是完全不計成本,哪怕血虧也要搶。因為一旦被其他基金搶到,自己被“擠到”那4.6%的份額裡,沒有股票可還的話,毫無疑問就是自己基金甚至是人生最大的滅頂之災。

2008年10月26日,保時捷的發言人公佈了自己持有的大眾總倉位。這天是個週日,也就是說,由於股票沒有開盤,所以沒人能提前行動。我想那些做空的基金經理,應該度過了他們人生中最難熬的一個週末,而週一開盤那天,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也來等一個週末,下週一揭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