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太平天國的滅亡,有一個功臣不得不讓人提起,他就是曾國藩。那時朝廷鼓勵地方建立兵團,曾國藩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家鄉湖南組建了湘軍,並在後來的戰鬥中成為了太平天國最難纏的敵人。曾國藩擅長識人用人,卻不善於領軍打仗,在與太平天國多次大戰中,他都被打得丟盔棄甲,甚至在湖口一戰中,還被石達開逼得差點跳水自殺。逃過一劫的曾國藩痛定思痛,認真反省失敗,最後他想出了一招對付太平天國的絕招。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那個時候,天平天國的士兵勇猛衝鋒而且善於戰鬥,尤其擅長近戰,所以他們的聲勢很是浩大。而清朝這邊的清軍整日沉迷享樂安逸,缺乏軍事鍛鍊,這樣的兵根本不敢與太平軍近身搏鬥。往往在戰鬥中,太平軍冒著槍林彈雨不怕死的發起進攻,接著近身用大刀搏殺,清軍根本抵抗不住,就這樣被擊潰。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湘軍,前期的時候也不是太平軍的敵手,不然曾國藩也不會被石達開軍隊逼得要跳水。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為了應對太平軍的優勢,曾國藩採用了一個最傻的陣地戰方法:結硬寨,打呆仗,後來人們把這種戰術稱為戰壕戰。湘軍每到一個地方,首先就是挖戰壕撿碉堡,這樣就避免了與太平軍直接交鋒,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太平軍的衝擊力度,同時還能發揮出清軍火器的優勢。太平軍的近戰發揮不出優勢,反而清軍憑藉著掩體發揮出火器的威力,人肉之軀肯定是抵擋不住火器的射擊,太平軍的實力就這樣被一步步蠶食削弱了。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安慶是太平清朝天京的重要門戶,安慶一旦失守,天京就危險了。在攻打安慶一役中,曾國藩命令湘軍圍著安慶城挖戰壕,然後一步步的蠶食太平軍的有生力量,據縣史記載,當時安慶周邊的地貌都被湘軍挖的面目全非。面對此景,太平軍也是不斷的往安慶增援兵力,但是湘軍憑藉堅固的防守工事,最終還是攻陷了安慶了。安慶被破,剩下的只有天京了。曾國藩故技重施,還是用戰壕這招,天京就成了一座孤城,雖然守城李秀成多次打退了湘軍的進攻,但是在兵力減少又無增援的情況下,還是被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破了天京的城牆,太平天國就此滅亡。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雖然曾國藩將這種戰術叫做打呆仗,但他的這種戰術卻是確定了後槍械時代的命運,即防禦遠比進攻強。那時,雖然槍械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依舊無法摧毀強大的防禦工事,特別是碉堡和戰壕。在那個坦克還沒出現的年代, 戰壕防守+火槍射擊,這種戰術基本就是無敵的。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雖然當時中國被列強欺負,但是曾國藩這個戰術卻是先進的,還被英國人學會了。一個叫戈登的英國人,曾經跟隨曾國藩見證了剿滅太平天國的戰鬥,他也見證了戰壕戰術的強大。後來他被英女皇任命到蘇丹擔任總督,當時蘇丹的遊牧騎兵反抗勢力也是很勇猛,戈登採用了曾國藩的戰壕戰術,還用上了英國已經研究出的機關槍,結果那場戰爭就變成了英軍的屠殺。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後來,戰壕戰術在一戰中被廣泛應用於戰爭之中。特別是德軍前期使用的很是熟練,鐵絲網+戰壕+大炮組成了德軍堅不可摧的防禦屏障。在索姆河之戰中,英軍強行攻擊德國陣地,結果,在德軍的機槍和大炮的襲擊下,單天就被滅了6萬多人。後來的尼維爾戰役中,德軍進攻法軍,僅僅9天,法國軍隊10萬人被打死。最後聯盟國反應過來,以同種戰術慢慢圍攻德國,德國獨立難支,最終被聯盟國活活拖死,就想當初湘軍圍困太平天國一樣。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巨大的“打呆仗”,這場仗雙方死亡人數超過了1000萬並創造了世界紀錄。

曾國藩用一種蠢戰術,被西方運用在一戰,結果死了100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