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半自動步槍是一種子彈自動裝填上膛的步槍。通常運用的是H·S·馬克沁所發明的導氣式自動原理,槍彈擊發後,利用部分火藥氣體產生的後坐力完成退殼、自動裝填上膛,準備下次擊發。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半自動步槍,是墨西哥的蒙德拉貢M1908步槍。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我們知道,栓動步槍,每扣壓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子彈,每次都要進行拉栓上膛的動作,與半自動步槍相比,射速明顯低很多。世界各強國也意識到了這點,一戰後都在嘗試研發一種可靠的半自動步槍。但是,在二戰期間,我們看到,只有美國全面換裝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美國需要半自動步槍;二是美國有時間和能力生產足夠多的半自動步槍。

有需求才有動力

我們知道自動武器(重機槍)的大規模應用出現在一戰時期,導致塹壕戰成為了主流。重機槍變成了防守方的火力核心,但是進攻一方卻缺少一種可以攜行的壓制火器,於是輕機槍出現了。從此,步兵的戰術就變成了以輕機槍為核心,掩護步兵進攻的戰術。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二戰爆發之後,德軍採用的是MG34/MG42通用機槍 毛瑟手動步槍,英軍是布倫輕機槍 李恩菲爾德手動步槍,蘇軍是DP輕機槍 莫辛納甘手動步槍,日軍是大正十一式或九六式 三八式手動步槍,美軍是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 春田手動步槍。

這裡面德軍的通用機槍火力最猛,面對德軍的強大火力,蘇德並沒有全面換裝半自動步槍,而是不約而同的提高了衝鋒槍的裝備比例,這樣一來需要精確射擊時有手動步槍,需要火力密度時,衝鋒槍也可以滿足需求。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美國的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在那時的輕機槍中是較差的一種,它的彈匣容易只有20發,火力持續性不佳;一個BAR射手,除了機槍之外,還要攜帶彈匣12個,總重量高達20公斤,這個重量對於機槍手來說負荷太大;除此之外,BAR機槍發射全威力步槍彈,後坐力偏大,導致連發射擊時精度不高。

因此,相較於其它國家,美國對於半自動步槍的需求更加急迫一些,有了需求當然就有了動力。

美國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生產

蘇聯是在二戰前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的,到了1940年開始量產SVT-40,最初的時候,每個月的產量只有1萬支。蘇聯原計劃逐漸退役莫辛納甘步槍,但是1941年蘇德戰爭就爆發了,時間太短,不足以全面換裝1000千萬蘇軍。戰爭爆發後,也沒有能力大規模生產,到了1945年一共才生產了100萬支,所以只能當做加強火力或狙擊槍使用。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德國是在戰爭打響後才開始生產半自動步槍的,1941年生產的G41到1944年停產只生產了12萬支。1943年開始生產的G43半自動步槍到戰爭結束共生產了40萬支。同樣沒有時間和能力大規模生產,並最終完成換裝。

英國退守孤島,重點發展的是海空軍,步兵武器只要有得用,好用就行,所以大行其道的是司登衝鋒槍。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美國是參戰國中參戰最晚的一個,而且美國本土遠離戰火,既有充足的時間,又有足夠的生產能力。並且,美國也不需要生產那麼多的半自動步槍,1941年珍珠港遭襲時,美國總共只有170萬陸軍。即便這樣,戰爭全面爆發後,美國轉入了戰時體制,產能大爆發,不受干擾的生產了3年,到1944年百萬美軍登陸法國時,也才剛剛完成了換裝。

二戰時為什麼只有美軍全面換裝了半自動步槍?兩個原因

此外,各國不換裝半自動步槍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半自動步槍,在實戰中與栓動步槍的差別不大。因此,戰後各國都放棄了繼續研究半自動步槍,轉而研究和生產發射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