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智慧型家長

一、給孩子理智的愛

愛孩子是有學問的,許多父母雖然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愛孩子方面上有兩個誤區:一是一味“溺愛",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從不說個“不”字,甚至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也遷就、姑息。二是隨意打罵。許多家長還死守著老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對孩子老是批評指責,動輒就打罵。可以說:溺愛是糊塗的愛,打罵是粗暴的愛,在這種溺愛和打罵管理下的孩子,往往不懂得什麼是愛,或者從未感到過愛的溫暖。他們情緒低落,心理壓力大,脆弱、任性、冷漠、殘忍,既不愛自己,也不愛他人,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行為。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和誘惑,容易輕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愛孩子,要為子女計長遠,要給孩子理智的愛。

二、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關注孩子的心理心理健康。要做到不強迫。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商量好再做決定,例如:要不要補課,願不願意參加課外興趣班,這些都由孩子自己定奪,家長儘量不參與。要做到不急躁。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要給孩子自我消化的時間,避免說教,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誘發更多的不良情緒。要善於傾聽。要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首先要善於做個好聽眾,不用訓導的口吻,找機會主動與孩子聊天,分享孩子的趣事;分擔孩子的煩惱,必要時幫忙出出主意;凡涉及她的小秘密,要替她保密。

三、適度的欣賞,恰當的批評

有的家長常常以物質激勵作為手段,容易對子女造成誤導,使孩子將父母的關愛簡單等同為物質上的滿足,而鼓勵和支持才是孩子內心持久的動力。對孩子要持欣賞態度,多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長處。家長可以多說信任、鼓勵孩子的話,如:“你真棒!”“我相信你一定行”;可以鼓掌或豎大拇指;還可以親吻、擁抱的方式,使孩子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真實水平。如果期望值太高,會使孩子失去信心,產生自卑、憂鬱的心理,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有矛盾,所以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去鼓勵、去培養。

在欣賞的同時,還要注意必要的批評。切忌批評以“出氣為快”或進行諷刺性、侮辱性的指責訓斥,即使孩子有嚴重的錯誤,過失要給以必要的懲罰,也不能進行身體上的體罰和精神上的折磨。批評應講究方法、注意時機、地點和場合,這樣才能達到促進孩子轉化的目的。

四、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作用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明智的父母都應該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樣。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切不可空洞說教,言行不一。我認為作為做一個家長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敬業進取、奉獻社會 作家長的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將自己從事的職業與社會發展、祖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熱愛學習、尊重知識 為什麼有些學歷層次較低的農民家庭的子女能夠走上成才之路?關鍵是做父母的尊重知識的價值,尊重老師的勞動,並以自己的人生經歷來鼓勵子女奮發學習。

3、熱愛勞動、艱苦樸素 有的家長三天兩頭換手機,動輒萬元去買衣物,工資月月花光。,不注意勤儉持家。而有的的孩子為了虛榮心而進行校園“裸貸”,甚至為了買新手機去買腎,最終是害人又害己。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孩子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這是讓孩子終身受益、走向成功人生的根本大事。

4、文明禮貌、樂於助人

家長的語言要文明,不說髒話,不要有不好的口頭禪。另外在街上看到乞丐,就要憐憫他們的處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見到身患殘疾的人,不要嘲笑他們,指指點點。坐公交車要給老弱病殘人士讓座等等。家長為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5、遵紀守法、誠實守信 古時曾子殺豬,是要告訴大家要講誠信,不能對孩子敷衍搪塞,輕許諾言卻不兌現。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孩子要買什麼東西,當時沒有,家長說:“等一會兒,我給你買給。”或者信口開河說:“我給你買個更好的。”家長的許諾無意,可孩子有心,因此,有遠見卓知的父母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言而無信的問題。盡一切可能避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五、家庭結構的影響

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離異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大大降低;而在成績較差的學生中,單親和再婚家庭又佔了相對較高比例。生活在離異或再婚家庭的孩子,不愛與人交往,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自信心不強,有的還嚴重自卑。其實家長離異或再婚,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父愛或母愛的缺失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殘缺的,所以作為家長要謹慎自己的言行,不要只關心自己的幸福,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這種傷害一旦形成,往往是無法彌補的。

總之,做為家長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