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生命的重量是多少?应该如何来衡量?是用什么单位计量?公斤?高度?又或者是时间?

有人说,生命的重量是21克,这个不过一堆五分钱硬币的重量,却也是我们灵魂的重量。只是,若是将100个人和1个人的生命进行对比,孰轻孰重,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2015年,《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如果牺牲1个人,可以救整船的人,你会怎么选?”引起大家的热议。当正反双方辩手们一一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以后,导师的话,却让人陷入了沉思,对于生命的重量,任谁也无法很好的去衡量。

这一辩题是英国哲学家Philippa Foot于1967年提出的“电车难题”的变形,只是,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又或者是从法律的角度去辨析,都无法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答案。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当这样的选择题在电影中出现时,则呈现出一个新的意义。

春节期间上映的《流浪地球》,以其科幻的背景,炫目的特效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影片讲述了当太阳急速老化,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所有国家的人开始了《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拯救地球的过程,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不断移动的板块、不断抬升的地面,所有人在逃亡时,拼尽了全力,最后难以逃离时,选择了将希望留给孩子。于是,尚在襁褓中的朵朵被水中人托出水面得以生还,而那些逃不出来的人,却被永远冰封在了水下。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为了让自己孩子能够得以活下去,刘培强选择了去太空执行任务,以此换取孩子能够进入地下城的权利。只是,多数

未能获得资格进入地下城的人,却没有了活下去的可能。这是开篇最为残酷的选择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面对即将崩塌的大楼,刚子切断了求生绳索,牺牲了自己;莫斯说一切无法挽回时,应选择保留住人类的文明。这样的抉择,不禁让人唏嘘,但又显得那样的无可奈何

当所有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奋力将火石送达,各地纷纷响起了转向推进器修复成功的报告。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了完成一个共同任务而集结一处。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不同国家的人民,不同的语言在最后一刻汇集一起,所有人赶到苏拉维斯,只为了一个早已被评判为零成功率的任务,《春节十二响》的奏鸣,十二处推进器发射火石至天空,成为天空中最璀璨的烟火;这或许是

最为壮烈、却又愚蠢的行为,却也是面对仅剩的希望,人类最后的挣扎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莫斯作为人工智能,保持着绝对的理性,计算了一切,却唯独没能计算到人性。于是最后刘培强驾驶飞船引燃木星,牺牲了自己。

他救了地球吗?救了,但人类依旧需要在极端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并一直要将流浪地球的计划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成功;这样一直抱着一个希望的存活,也

未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如果继续执行火种计划,那地球上的35亿人就会被放弃;如果选择救援地球,则需要牺牲掉太空站。二者选其一,犹如100与1的辩题,只是人类的感性终究是多于理性的

影片里,所有人的选择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面对生死存亡的环境,对人来说很重的死亡,此刻也可能毫无意义;与其一直保持理智,思考孰轻孰重,不如让自己

抱着希望,永远前进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主宰自己生命的权利,人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更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当地球还能够存在,一切就还会有再生的可能;没有人类的文明,仅仅只是一段记录而已。

《流浪地球》:100与1,孰轻孰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