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這些年用了不少中的耳機了,也寫了很多關於耳機的評測,各種類型的耳機也都有體驗。今天要推薦的這款耳機,給了我很多的小驚喜。這款耳機是在2月26開啟的公測,很榮幸能夠參與到Dacom K6H Pro,這款耳機的公測。這次體驗的是黑色款的。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小驚喜之--開箱時刻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首先,還是先從經典的開箱說起,這款耳機的包裝風格十分的簡約,正面中間是產品的主圖,主圖下方,是產品名和特點。Dacom K6H Pro,特點:超長待機和智能充電倉。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這是包裝盒上的其他細節,包裝盒側邊也有品牌名:大康“Dacom”。還有一個防偽標,這也是識別正品的一種途徑。背面還有功能特點以及一些參數。

功能特點:

1.全新升級的藍牙5.0,穩定傳輸全面兼容。

2.大容量便攜式充電倉,超強續航不斷電。

3.迷你隱形輕巧機身,無束縛無負重感。

4.雙節硅膠耳帽設計,舒適入耳穩固不掉。

5.出倉即開機,雙耳自動配對,記憶速連。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打開包裝,首先會看到兩隻“大眼睛”,這就是本次即將體驗的耳機了。配件盒裡包含了:智能充電倉,使用說明書,和兩幅耳帽。耳帽的設計也是非常給力,採用的是雙節硅膠的耳帽設計,這種的設計會使耳機戴的更穩固,深入耳道也不會有壓迫感。

▶▶▶小驚喜之--超長續航,暢享音樂,無線束縛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這個電池倉,也是很智能,耳機放入,就自動充電,而且還是磁吸式的。指示燈會顯示電量的情況,不同的燈光,代表了電量的情況。這個藍燈慢閃的情況,是電量在80%以上。紅藍燈交替閃爍時,電量在20%-80%。如果是紅燈慢閃的情況的話,就需要注意了,這時候就得及時的進行充電了,此時電量就低於20%了。指示燈旁邊的按鍵,是底座電量指示按鍵,按一下,就可以看到電量的剩餘狀態了。(看燈光閃爍的顏色判斷電量剩餘情況)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將耳機放入智能電池倉,就能夠自動充電,放入時,耳機上也會有燈光閃爍。電池倉的容量是1100mAh,保證了可以超長待機使用。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電池倉上的這一抹紅色的腰際線,是一個很驚喜的地方。第一眼還以為只是一個裝飾的設計。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驚喜的設計,暗藏了一根USB的充電線,可以直接進行充電。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耳機上“Dacom”旁有一個多功能按鍵,這個多功能按鍵的功能,還是非常多的。接聽、重撥、掛斷電話,音樂播放和暫停,復位,中英文語音切換等功能。多功能按鍵上方,是指示燈,可以查看連接狀態。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另一面是雙節硅膠耳帽,充電連接點,以及左右耳的L/R標識。V5.0,是藍牙5.0。傳輸速度更快更穩定,信號也更強更低耗。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連接也很簡單,當耳機從充電倉裡拿出時,耳機就會自動開機,並有紅藍燈的閃爍提示。打開手機的藍牙,搜索到

“Bluetooth 6P tws”,進行配對連接即可。(具體的連接方法,說明書內也有詳細的介紹)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這是錯誤的佩戴方法!佩戴時,耳機的底部,要放到耳廓內,貼合耳廓,才能夠穩固不掉。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真無線耳機裡的小驚喜,Dacom K6H Pro 暢享音樂


在實際體驗上,耳機的佩戴也是很舒適,小巧的耳機,尤其對於長髮的女生來說,隱形效果極佳,頭髮一蓋,完全看不到耳機的存在。音質上來說,表現效果很好,重低音都很明顯,兩個耳機一起佩戴時,立體聲的效果也很讓人震撼。自動降噪的升級,帶來了更多的沉浸感,每一個美妙的音符都讓人怦然心動。

總結:

1.超長續航,1100mAh的電池倉,帶來了更強大的續航體驗。智能電池倉,出倉開機,自動閃配。

2.全新升級的藍牙5.0,支持24bit/192KHz的無損音源傳輸,傳輸速度更快更穩,信號更強更低耗。

3.雙節硅膠的耳帽設計,舒適穩固。迷你隱形的機身,無束縛和無負重感。

電池倉上,如果再增加個充電口的設計,就可以滿足更多的充電需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