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今天帶孩子出去吃飯,到了飯店的時候正碰上同事一家也來吃飯,這家也是倆孩家庭,大的七歲了,抱在懷裡的只有一歲半。

兩家見面,免不了寒暄一下,同事的妻子把孩子放下來,讓孩子自己玩,大人們則先聊會天。

是孩子的爸爸驚呼一聲把我們的注意力轉移過來的時候,那個一歲半的小不點正使出吃奶的勁正去關飯店的玻璃門。

我們一看也驚呆了,玻璃門不是電動旋轉門,需要用手來關,孩子的身高只有幾十公分,連門把手都夠不到,怎麼能做到?

這是愚公移山的膽量和意志啊,就在我們驚奇不已的時候,她爸爸一個健步跑過去抱起孩子,不能讓孩子被門磕著。

抱在懷裡的孩子不願意了,哇哇大哭,她掙扎著讓爸爸把她放下來,又想去把門關上。

爸爸只好把她放下來,帶著她到門邊在旁邊指導著,保護者,耐心的講解著,直到孩子慢慢的把門關上,孩子的臉上才露出來勝利的微笑。

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二)

在此過程中,我特意留意孩子的表現,當爸爸阻止她碰玻璃門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行為特別令人好奇——因為家長的阻止而表現出劇烈的反抗,並且會用哭鬧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小孩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雖然她僅有一歲半。

在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一書中曾對兒童的心理做出這樣的解釋,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分為內環境和外環境,內外環境交互作用才構成了孩子的性格特徵和行為習慣。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就有成長的動力,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並且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

但是,孩子也會周圍的外部環境來調整自己的內部環境來對自己進行恰當的定位,通過一次次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來規劃下一步的行為,成功的行為會被孩子記住並進一步強化,引起失敗的行為就會被孩子放棄或者調整,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的生活環境中自發學習的,這是他們內部環境在發生作用。

通過觀察這個小孩的表現,我可以斷定這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是輕鬆的,開放的,是允許她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的,所以,當她哭鬧、掙扎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時候很順利的就達成了。

我也看到,當爸爸陪著她玩完,她在爸爸懷裡咯咯的笑,朝每一個人都做鬼臉,非常的開心,幸福的後面帶有一絲絲狡黠的小表情,這個孩子不僅在她的家庭中呼風喚雨,她也有能力融入周圍的環境,通過自己的手段(賣萌)來獲得周圍環境的認可,可以這樣說,這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再看看這個家庭的老大,她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這是個性格和妹妹孑然相反的的女孩,很安靜,很順從,非常乖。

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三)

孩子媽媽看到孩子的表現,很不好意思的對我們說:這個老二啊就是事多,並且很固執,每次都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特別難帶,不像她姐姐小時候省心,帶她快被累死了。

我則祝賀她,可別這樣說,孩子事多是聰明的表現,她只有有想法才會有標準,沒有標準的孩子當然不會有要求,你應該感到慶幸才對,這個老二不簡單。

我還提醒同事,千萬不可因為過度關心老二而忽略老大,兩碗水儘量端平才好,這樣老大才不會因為老二的存在感到委屈,也不會因為老二的“作”而心生抱怨,這樣對老大的成長不利。

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四)

這個孩子聰明,在於她能為自己創造條件達到她的目的,爸爸怕她磕著制止她的行為,她通過哭鬧來獲得爸爸的支持,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的行為,這種成功會牢記在孩子的腦海裡,當她再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她不僅會用同樣是方法,還會變換方法來讓自己成功。

成功的方法是可以複製的,成功的感受是可以累計的,成功的願望會是越來越強烈的,達成心願之後的美好感受會印記在孩子的腦海裡,直到她越來越成功。

通過自己創造的途徑和機會,孩子可以認識自己的能力和長項短項(自己擅長和非擅長),在一遍又一遍的嘗試以後,孩子對自己會有正確的評價和認知,能有機會讓自己不斷試錯的孩子會獲得高自尊和成就感,為她人生打下一個好的底子。

孩子的勇氣天生就有,他們自己都有成長的節奏,都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只是因為他們太小了,力量太弱了,需要探索的又遠遠超過了他們的能力範圍,為了他們的安全,家長才會帶孩子遠離危險的地區。

最讓我佩服的是這個孩子的爸爸,他在孩子表達想要去關門的請求時,沒有生硬的抱著孩子遠離而是帶著孩子去做,他一遍又一遍的帶著孩子推門掩門,給孩子講解這些動作規範直到孩子滿足,注意力轉移為止。

通過這件事,我真的覺得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想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只有保持一顆時刻警醒的心,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知道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願望,在二孩家庭中還能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孩子才能健康順利的長大。

真的很不容易!

孩子天生都是冒險家

作者簡介:湯曉鳳,高中教師,教育碩士,家庭教育指導師,雙胞胎孩子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