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瘋狂減持60億,只因這家公司做現金貸

文 | 變哥@時金研究所

一年一度的“3·15”如約而至,在這個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消費投訴和維權話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從各行業投訴情況來看,2018年,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包括消費金融、網貸/p2p、小額貸款、助貸等機構,相關有效投訴量共計20.9萬件,佔投訴總量的66.4%,成為2018年第一大被投訴行業。

說起互聯網消費金融,二三四五這家上市公司就不得不提。二三四五是A股市場上少有的以互聯網金融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大股東競相減持的鬧劇也讓投資者記憶猶新。

靠現金貸發家

二三四五的前身是海隆軟件,當時的主營業務為軟件外包服務,常年毛利率在40%左右。但是,到了2013年,海隆軟件毛利率驟降至15.6%,歸母淨利潤創下歷史最低的0.29億元,同比下降55.57%。

由於業績下滑,海隆軟件的股價也節節走低,隨後一輪重大資產重組拉開帷幕。

海隆軟件在2013年底開始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直至2014年9月底,完成定增募資26.5億。然後收購了二三四五100%的股權,並在2015年3月份將上市公司簡稱正式更名為“二三四五”。

大股東瘋狂減持60億,只因這家公司做現金貸

在完成收購後,公司的主營業務就變成了互聯網信息服務和軟件外包服務。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主要是指二三四五旗下的2345網址導航、2345瀏覽器、2345安全衛士等。

隨後,憑藉對互聯網流量的分發優勢,二三四五在2015年設立了金融科技公司,開展現金貸業務。2015-2017三年間,以現金貸為主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在二三四五的營收佔比中急速上升。

歷史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二三四五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4.70 億元、17.42 億元和32.00 億元。

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帶來的收入分別為10.13 億元、10.77 億元和11.7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8.91%、61.73%和36.84%;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帶來的收入分別為0.09 億元、2.06 億元和20.93億元,業務佔比分別為0.62%、12.72%和65.42%。

可見,二三四五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已經逐漸超越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二三四五已經變成了一家以現金貸為主業的公司。而且二三四五自己也表示,公司業績猛增的原因主要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快速增長。

大股東瘋狂減持60億,只因這家公司做現金貸

但是,2017年底,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二三四五的現金貸業務迅速下降。2018年半年報顯示,互聯網金融服務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已經變成了26.83%,同比下降38.73%。

二三四五也在2018年6月份回覆深交所問詢時表示,公司嚴格按照政策的規定開展相關業務,已經在2017年12月份停止了無場景的“現金貸”業務。

根據近期公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二三四五實現營業總收入38.69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65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高達14.26億元,與2018年前三季度相比大幅增長。

雖然二三四五並沒有說明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的來源,但是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二三四五的現金貸業務又重新活躍起來了。

目前,二三四五旗下的“2345貸款王”APP,不僅提供自己的現金貸產品,也作為貸款超市為其他現金貸產品引流並從中賺取費用。在相關投訴平臺上,“2345貸款王”以975條的投訴量排在了2018年第四季度投訴榜的第22位。

壞賬風險日益暴露

根據二三四五發布的最新業績快報,2018年擬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6.26億元。其中,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在分別計提減值33.78萬元、416.37萬元、266.2萬元,佔2017年度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絕對值的比例分別為0.04%、0.44%和0.28%。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流動資產計提減值6.19億元,佔2017年度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絕對值的比例為65.33%。

二三四五表示,這次計提“其他流動資產減值準備”的金額為6.19億元,主要是公司開展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中發放的貸款和墊款產生的壞賬。

具體而言,二三四五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為個人提供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消費貸款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發放給貸款用戶。

如果發生貸款用戶逾期未還款的情況,則對全部逾期貸款(包含本金和利息)進行催收。而這些逾期貸款主要作為其他流動資產核算。

一般來說,借款時間越長相應的應收款項實際回款率越低。因此,二三四五基於謹慎性原則對相應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也是可以理解的。

實際上,隨著業務規模擴大,早在2017年,二三四五的壞賬風險就已經開始暴露了。

2018年2月28日,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將對2017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9.66億元。其中,主要是對發放貸款及墊款的資產計提了9.64億元的減值準備,而這一項減值準備在2016年時金額為0。

如此大幅度地計提減值準備,並非沒有道理,現金貸的壞賬收回率不高是主要原因。

二三四五在2017年12月30日發佈的一則應收賬款轉讓公告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公告顯示,二三四五以528.31萬元的價格掛牌轉讓了原價值約2.69億元的應收賬款,相當於這筆應收賬款以原值1.96%的價格被轉讓了。

這件事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下發了問詢函。而二三四五的回覆公告顯示,這次轉讓的應收賬款借款時間都超過4個月,也就是逾期3個月以上。根據二三四五的歷史數據,借款時間超過4個月的借款實際回款率極低。

雖然二三四五強調自己的定位是放貸平臺,但是,實際上,一旦產生逾期未還借款,根據與合作金融機構的合同約定,二三四五將承擔全部或部分逾期貸款,並自行進行催討。

股東競相減持、瘋狂套現

二三四五的減持大戲從2017年就開始上演了,由於公司股價一路下跌,二三四五的兩位大股東為了擺脫“實際控制人”的頭銜,開始密集減持。

2017年11月2日,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信佳科技在11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了3285.44萬股公司股票,佔總股本的1%。減持之前,曲水信佳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包叔平合計持有二三四五3.4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91%,是二三四五的第一大股東。

其實,早在曲水信佳科技減持之前,大股東孫毅就做出長期承諾,未來不會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的方式成為二三四五的實控人。2017年11月2日,大股東包叔平的減持讓二三四五陷入沒有實際控制人的窘境。

然而,孫毅也不甘示弱,2017年11月11日,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孫毅自11月13日起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8255.11萬股,佔總股本的2.51%。

減持之前,孫毅及其一致行動人浙富控股合計持有二三四五3.3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36%,是二三四五當時的第一大股東。其中孫毅直接持股2.51%。

有意思的是,孫毅及其一致行動人浙富控股在2017年11月1日剛成為二三四五的第一大股東,僅僅時隔8個工作日,就做出了大額減持計劃。由此可見,當時二三四五實控人這個位置確實是“燙手”。

然而,這場減持大戲還遠遠未到落幕之時。到了2018年,二三四五更是出現了“清倉式減持”。

公告顯示,自2018年1月10日起,大股東一致行動人孫毅、包叔平和曲水信佳科技、龐升東先後多次減持二三四五的股票,套現金額近9億元。

就拿龐升東來看,2018年3月21日,二三四五發布了股東減持計劃預披露公告:已經在2016年辭去副董事長職務的龐升東,因個人資金安排需要,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減持不超過3415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不超過1%。

其實,龐升東上一次的減持計劃剛剛在2018年1月24日結束。

數據顯示,僅僅2018年9月份,二三四五在大宗交易平臺就減持了高達8次,佔2018年二三四五參與大宗交易次數的一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參與這次減持的包叔平及其一致行動人曲水信佳科技在減持後的持股數量將低於總股本的5%,達到未來減持可以不必再公告的程度。

高管方面,根據二三四五的減持預告,公司大股東一致行動人孫毅計劃在2018年11月19日起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383.26萬股股份,屬於清倉式減持。同時,上市公司高管代小虎、邱俊祺、羅繪計劃在12月10日起6個月內,合計減持約328萬股股份。

不過,表面上說是6個月,事實上,孫毅在1個月內就完成了清倉,其他高管更是一週內就火速完成了減持。

這幾年來二三四五的實控人、董監高和多位重要股東都加入了減持大軍中。我們先來看一下2017年以來部分重要股東的減持狀況:

大股東瘋狂減持60億,只因這家公司做現金貸

大股東瘋狂減持60億,只因這家公司做現金貸

從表中可以看出,進行減持的重要股東有龐升東、孫毅、瑞度投資和曲水信佳科技。其中,瑞度投資由龐升東控股,曲水信佳科技由二三四五的實控人、原董事長包叔平控股51%。

實際上,二三四五董高監和重要股東的減持行為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包括董高監在內的重要股東共減持了1.71億股,減持市值約有30億元。粗略估算一下,從2016年至今,重要股東減持的參考市值超過40億元。

再往前看,從公開數據可以查到,在2015年股災前的幾個月,重要股東減持金額大概也有20多億元,有些股東的單家累計減持參考市值就超過10億元。

截止2019年3月15日,二三四五也已經被連續減持了38次,在A股的減持榜上,二三四五估計也能名列前茅了。重要股東一輪又一輪的大手筆減持也從側面說明了以“現金貸”為主業的模式終究是不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