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 文 | 宋鴻兵

今年以來,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了一些突變。美聯儲放緩加息,而且可能宣佈今年將結束縮表;歐洲央行明確暗示要進行新一輪的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日本央行表示如果通脹率沒有達到核心目標,將考慮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英國央行也明確表示,維持0.75%的基準利率不變,而且如果脫歐進程出現動盪,可能將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西蘭暗示加息時間將大大延後;澳大利亞暗示未來降息的概率加大;印度央行也準備放緩緊縮步伐。中國降準和各種定向投放也使得貨幣政策大幅寬鬆,1月社融和新增貸款創下歷史記錄。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世界各國主要央行在2019年年初發出了普遍的貨幣寬鬆聲明或暗示,給人一種感覺:是不是全世界貨幣又要“發大水”了?

寬鬆顯然是為了應對經濟衰退的風險,那麼如果各國都停止緊縮,採取寬鬆政策,甚至再搞一次“量化寬鬆”級別的貨幣放水,是不是就能避免金融危機的爆發,擺脫經濟衰退了?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為什麼2019年年初各國央行會做出政策上的巨大轉變。我認為原因其實很簡單。2018年全世界金融市場已經進入了危機四伏的狀態,各種警報信號頻頻閃爍。比如美股在年初和年底出現兩次閃崩,股市全年表現都非常差,國債收益率反轉等現象都已經預示著經濟衰退和危機的來臨。歐洲股市也非常的糟糕,熊氣瀰漫。中國股市也跌跌不休,很不景氣。此外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稅較量,歐美國家內部政治局面的混亂,共同導致各國經濟增長大幅下降。可以說在2018年,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了。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如果今年繼續保持2018年的貨幣緊縮狀態,比如美聯儲繼續加息縮表,那麼暴風雨的來臨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各國在2019年年初開始聯手調整政策,希望能夠通過貨幣寬鬆的辦法,再次挽救自己的金融市場、經濟增長、就業、民意等等。

不過如果從一個更大的背景,一個更長的歷史時期來看,我認為經濟衰退和危機的到來具有必然性。事情的根源是90年代以來的這一輪全球化導致的。從網絡學的角度來看,連入網絡的節點越多,經濟效率就越高。蘇聯解體之後,社會主義陣營的大量經濟資源被注入了西方主導的經濟網絡。中國加入WTO之後,又有更大規模的經濟資源、勞動力、原材料加入世界貿易網絡。全球化網絡規模變大,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得經濟效率大幅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非常強烈的兩極分化現象,也就是馬太效應,窮者俞窮富者愈富。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網絡中間必然會出現集群效應,在不同國家會表現為不同的症狀。比如美國出現了工業產業空心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海外去投資,本土高薪崗位不斷減少。歐盟出現的是核心區和邊緣區之間的嚴重分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的主要是以德國為首的北歐核心區國家,他們的經濟穩定性和健康增長的基礎越來越好,而南歐、東歐的邊緣區國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波蘭等國,出現了產業結構被壓扁的邊緣化趨勢,經濟複雜度不斷下降。日本出現的問題是,泡沫經濟破裂之後,年輕人沒有消費能力,伴隨著老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萎縮。中國雖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20年來的全球化導致中國太過依賴國際市場,一旦國際上出了問題,我們的經濟增長也會受到重創。

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我認為各國問題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國內財富分配嚴重不公,導致整個社會缺乏經濟活力。全球化過程在每個國家內部,幾乎都產生了嚴重貧富分化的問題,再加上各個國家不同的經濟結構問題,最終導致了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還有日本經濟的長期不振。

歸根結底,都是經濟結構惡化之後,中產階級收入增長停滯,他們無法承受越來越高的債務膨脹的壓力,最終出現不同類型的經濟危機。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那麼危機之後,中央銀行採取的措施是否解決了問題呢?

央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零利率、超低利率,不但沒有扭轉全球化帶來的馬太效應,反而加劇了貧富分化的程度。

因為降低利率,各種資產價格就會暴漲,而各國內部大部分的老百姓,沒有什麼金融資產或者地產,分享不到好處,同時收入增長追不上資產上漲的速度。歐洲、美國、中國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年輕人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差,房價飛漲,導致年輕人不僅買不起房,甚至不得不把1/3乃至1/2的收入拿去租房,美國有40%的26歲以下的年輕人,沒有辦法獨立生活,只能跟父母住在一起,這在以前是匪夷所思不可想象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定會誘發各國內部政治上的問題。比如民粹主義高漲,排外情緒抬頭,特朗普上臺,英國要求脫歐,法國“黃馬甲”運動,中東歐與歐盟愈發離心離德等等現象。

經濟結構惡化的問題,不但沒有因貨幣寬鬆而緩解,反而加劇了各國內部貧富分化的問題,從經濟結構危機轉化成了金融危機,再從金融危機轉化成了財富分配危機,最後轉化成了政治危機。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過去十年,歷史已經證明了貨幣寬鬆並不能有效扭轉全球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寬鬆的辦法即便不是抱薪救火,也只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絕不應該長期化常態化。但是2018年如果再次出現重大問題,各國想的解決辦法是什麼?是準備進一步寬鬆,這意味著整個體系會變得更加危險。

長期貨幣寬鬆就好像是“吸毒”,吸的時候很爽,但想要戒毒就會很痛苦。貨幣政策想正常化,已經永遠不可能了,因為如果加息就會導致經濟衰退,更嚴重的會直接爆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各國領導人都不敢這麼幹,調整經濟機構要承受極大的痛苦,沒人敢承擔這個責任,那就只能任由局勢不斷惡化。就像當年王安石變法面臨的情況一樣,利益集團的阻力太大,宋神宗支持變法也只能有心無力。

所以美聯儲基準利率回不到5%的正常水平,只能回到略高於2%,否則危機就會到來。我們可以把整個世界經濟想成一個債務戰車,正從山頂往下衝,現在想踩剎車,但踩了一半就不敢繼續了,因為繼續踩就會翻車,往後只會衝得越來越快。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如果2019年繼續放水,債務膨脹會更嚴重,全球債務與GDP比值的槓桿率會越來越高,債務堰塞湖的水位會越來越高,對加息也愈加敏感。所以下次遭遇金融危機,那個時候非但不能加息,恐怕還得降息。而降息的後果是資產泡沫膨脹得更快,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加速從山頂往下衝,直到最後車毀人亡,這已經進入了一條單行線不歸路。

如果把2018年全球貨幣緊縮當成是最後一次變法的實踐,而這次變法已經失敗了,那麼往後就是一個不斷下滑的過程。債務戰車已經剎不住了,之後非但不敢再加息,再碰到金融市場閃崩,可能還不得不降息,而降息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到最後再次出現危機的時候,恐怕就不是一般的金融危機了,2008年金融海嘯相較之下只能算是毛毛雨。

下次再出問題恐怕將會是經濟危機、政治危機一起爆發。而各個國家會將內部的政治危機轉嫁到國際上,變成地緣政治大危機,甚至是戰爭。

宋鴻兵:利率正常化變法失敗,貧富分化必將招致更大危機

總結一下,想從貨幣寬鬆狀態通過緊縮回歸正常狀態,相當於一次變法,而這次變法在2018年已經失敗。即便有個別國家的領導人敢於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帶領人民承受改革的痛苦,但缺乏全球各國共同的努力,改革也無法成功。貧富分化必然導致更大規模的經濟和社會政治危機,進而演變為地緣政治大危機,甚至是戰爭。我認為這是未來全世界發展的基本走勢,或者說是難以逃避的命運。

當然,希望也不是完全沒有,但這需要世界各主要國家團結一致,抑制各自國內利益集團的貪婪,平衡財富分配,說服大多數民眾忍耐暫時的痛苦,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不過這種做法難度極大,需要極大的執政智慧與改革決心。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