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原文】 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欲說者務隱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合其謀。詳思來揵,往應時當也。

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譯文】 所謂“內”,就是採納意見;所謂“揵”,就是進獻計策。要想說服他人,務必要暗中揣測好,分析其是否可行。要謀劃某件事情,務必要事先加以考慮,辨明所得所失。之後,再向別人提出建議,分析利弊得失,因勢利導,以便使對方言聽計從。

精髓點評:

鬼谷子認為當一方作出涉及另一方的決策時,不但要考慮到己方的情況,而且還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是成功溝通的關鍵。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知己”與“知彼”相比較,“知彼”就更為重要。而對生死相敵的對手,這一條則更為重要。偉大的鬥士都是不會隨便輕視他的對手的。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失敗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來都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說服別人做某件事時,只要牽住說服對象的“牛鼻子”,往往一句話就能打動對方。如何說服對方呢?這就需要你換一換位置,站在對方的角度衡量得失。當對方意識到做這件事對自己也有利時,你的起點是“要他做”,終點就變成了“他要做”。

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01/事例一

某個犯人被單獨監禁。有關當局已經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他們不想讓他傷害自己(他們要留著他,以後有用)。這個不幸的人用左手提著褲子,在單人牢房裡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他提著褲子,不僅是因為他失去了腰帶,而且因為他失去了15磅的體重。從鐵門下面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吃。但是現在,當他用手摸著自己的肋骨的時候,他嗅到了一種萬寶路香菸的香味。他喜歡萬寶路這種牌子。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門廊裡那個孤獨的衛兵深深地吸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

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菸,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

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地哼道:“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菸……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

衛兵錯誤地認為囚犯是沒有權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

這個囚犯卻不這麼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認為自己有選擇權,他願意冒險檢驗一下他的判斷,所以他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的態度是威嚴的。

那個衛兵吐出一口煙霧,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為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讓我醒過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乾的。當然,他們決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委員會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捲入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只是因為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菸,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衛兵會從小窗裡塞給他一支菸嗎?當然給了。他替囚犯點了煙了嗎?當然點上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這個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因此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一支香菸。

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02/事例二

戰國時期,燕齊是鄰國,燕弱而齊強,齊國將戰略矛頭對準燕國,大舉攻燕,燕軍幾乎覆滅,燕王噲和子之都被殺。後來,燕昭王即位後,欲攻齊,報國仇家恨。

這時,蘇秦獻計於昭王:“齊國實力已在齊宣王領導下大大增強,又與宋、楚等國保持著密切的盟友關係,同秦多次交戰也不落下風,這對於我們非常不利,萬萬不可硬戰。”

燕昭王深嘆一口氣:“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只是不知有無其他妙計。”

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如果齊伐宋就會與秦絕交,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蘇秦說道。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蘇秦來到齊國後,向齊宣王獻上50輛戰車,齊宣王大悅。高興之餘,就秦國邀其共同稱帝、共約伐趙之事向蘇秦徵詢意見。

蘇秦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問齊宣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

齊宣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自知實力弱於秦,若並立為帝,天下人當然是尊秦了!”

蘇秦又問道:“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人是愛齊呢,還是愛秦?”

“當然是愛齊了!” 齊宣王回答。

鬼谷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知大局

“那麼,大王你再想一下,齊秦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對你更有利呢?”蘇秦順勢追問。

“唔,”齊宣王頓了頓才回答,“若伐趙,戰果必定是秦多我少,倒不如我自己伐宋!”

蘇秦接著勸齊宣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共約伐趙是秦國的一個策略,先把其餘的小國擺平,實力壯大後再與強國較量。所以,我主張別去理會秦王,當務之急是發展自己的實力,這樣齊國才可以更安全、更強盛。”

齊宣王一聽感覺有理,就問蘇秦如何發展自己。蘇秦立即慫恿齊宣王去攻打宋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賢名必然震於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

齊宣王聽從了蘇秦的建議,在攻宋的戰場上雖取得節節勝利,但在攻宋的過程中實力也衰弱了,在外交上也與秦國交惡,在一條通往深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這只是燕國破壞齊國計策中的一部分。

宋國處於大國夾縫中,自然牽動各方利益。蘇秦的任務是讓齊國同韓、趙、魏的關係交惡,如能再與秦國繼續惡化就更好不過了。蘇秦看似完全為齊國考慮,但卻為燕國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而蘇秦之所以能大獲成功,正是因為他以齊國的利益關係為著眼點,以利益為“核武器”,讓齊宣王認為攻宋惡秦百利無一害。齊宣王被眼前利益矇住了眼睛,做出錯誤的決策自是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