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鉅鹿一戰封神,一生之中做錯三事,不渡烏江至今有爭議

我們不難理解勢均力敵的競爭會產生惺惺相惜的騎士精神,而單方面的屠殺就會產生對方就是低等動物的錯覺。

古代歷史上的名將,建立起赫赫威名無一不是在而立之年後,唯獨只有項羽,25歲便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項梁死後,項羽開始登場,戲劇性的是,在鉅鹿之戰中,王翦的孫子王離對上了項燕的孫子項羽,王離手中的軍隊在長期與匈奴作戰過程中,磨練成了一隻精銳之師,足足有40萬之巨,而項羽手中只有5萬,其主力就是項羽身邊的江東子弟,雙方交戰結果如何呢?

霸王之名絕非虛傳,項羽渡河之後,下令將所有船隻鑿沉,表示既然來了,就不要想著回去了,死磕!吃完一頓七分飽的飯後,下令將所有的炊具砸掉,部下非常擔憂表示:我們吃什麼呢?項羽說:打敗秦軍,用他們的鍋吃!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軍,項羽九戰九勝,鉅鹿一戰封神,各諸侯國全都驚掉了下巴,給了他四個字的評價:天神下凡!項羽騎馬路過其他諸侯的軍營,在轅門口,其他各國諸侯都是跪在營地大門口的地上行禮!可見內心是有多服。

項羽鉅鹿一戰封神,一生之中做錯三事,不渡烏江至今有爭議

楚霸王項羽劇照(馮紹峰飾)

可是為何最後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呢?在與劉邦對峙期間,前面四年項羽的優勢都是絕對的,但是因為後來的一系列不恰當的舉動,逐漸將自己的優勢喪失,這這些戰略錯誤中,項羽最後悔的莫過於這三件事,如果這三件事中,任何一件沒有犯,都不會使得項羽烏江慘死,那麼這三件事都是什麼呢?分別對項羽造成了什麼危害呢?

1. 錯放劉邦

秦末之時,楚懷王恐生變故,於是許諾天下豪傑誰先入關東者可封王,項羽和劉邦的角逐中,結局是劉邦後來者居上,劉邦率軍入關中後,天下人都明白項羽若想一統天下,最棘手的就是劉邦,謀士范增勸諫項羽設立鴻門宴,藉著犒勞劉邦的名義,派人誅殺劉邦,一勞永逸。

而劉邦虛驚一場後,藉著事後項羽東撤的機會發難,四年時間雙方實力發生了急轉,終於天下落入劉邦手中。在項羽放虎歸山後,范增怒斥:“豎子!不足與謀!奪天下者,定是劉邦,我們今後都要栽在他手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擁有貴族精神的項羽不忍誅殺劉邦。

項羽鉅鹿一戰封神,一生之中做錯三事,不渡烏江至今有爭議

鴻門宴不殺劉邦,放虎歸山


2、錯殺義帝

在項梁掌權之時,為了獲得大義的名分,於是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借用楚王的旗幟籠絡人心,西進伐秦,雖然楚王只是名義上的君王,手中並無任何權利,但是天下人並不這麼認為,而後來的項羽視楚王為無物,取得軍事有時候,自封西楚霸王,將手中的城池和土地封給其他諸侯,給天下人落下了話柄,這也給了劉邦與項羽分庭抗爭的絕佳理由。

更出格的是,項羽認為楚王是眼中刺,在流放楚王的途中派英布將其誅殺,弒君的罪名徹底落實,完全違背了當初項梁擁立楚王的初衷,而劉邦藉此機會站在了道德高低,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支持,項羽此舉無異於將自己架在火炭上。

項羽鉅鹿一戰封神,一生之中做錯三事,不渡烏江至今有爭議

​誅殺義帝,失去大義名分


3、錯失韓信

項羽為人沽名釣譽,自然瞧不起曾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對於韓信的離開無動於衷,韓信出生在淮陰縣,早年潦倒不堪,曾一度靠乞討維持生計,可他的身上總是挎著一把寶劍,可見此人非同一般,在投靠項梁、項羽後,長期得不到重用,於是改投劉邦,在蕭何的慧眼下,劉邦委以韓信大將軍一職,擔任漢朝的主帥,數年間戰功累累,為建立漢朝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後項羽烏江自刎也是拜韓信所賜,被人評為“漢初三傑之一”。

項羽鉅鹿一戰封神,一生之中做錯三事,不渡烏江至今有爭議

國士無雙,韓信


有人說項羽是楚文化孕育出來的貴族式人物,是那些射殺吳起的貴族們留給祖國最寶貴的種子,江東八千子弟在鉅鹿任意踐踏秦軍,驗證了“一頭狼不在乎對面有多少頭羊!”項羽死後,天下再也出不了這等騎士英雄,項羽不肯渡烏江至今惹人爭議,手中的一把好棋,卻因為屢出“爛招”,使得劉邦做大,確實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