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最近寫三國故事較多,好久沒有填二戰史的大坑了,剛好看到有人問從有沙皇俄國開始一直對黑海入海口夢寐以求,為了出海口和奧斯曼土耳其足足廝殺了三百年。

那為何在二戰時期,蘇聯紅軍最巔峰的時候沒能乘勢拿下土耳其呢?

在以史為鑑看來,要說清楚俄土之間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還的從歷史上講起。要弄清楚沙俄、蘇聯和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關係;還有奧斯曼土耳其和希臘的關係;再加上英法德這樣的歐洲人、以及美國人這種外來勢力的關係。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奧斯曼土耳其

一、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

在世界歷史上關於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一個專門的詞語,叫做“俄土戰爭”,這個詞語的意思包括了從17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19世紀的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了爭奪黑海出海口、高加索等一系列要地的十次戰爭。

甚至有人把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都加入“俄土戰爭”中,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油畫《1788年12月17日奧恰基夫的勝利》

油畫《1788年12月17日奧恰基夫的勝利》,描繪第五次俄土戰爭中俄軍攻陷奧斯曼土耳其的奧恰基夫要塞。

二、奧斯曼土耳其和希臘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拜倫在希臘

著名詩人拜倫支持希臘人發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也是世仇。希臘人建立的拜占庭帝國就是亡於土耳其之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但丁堡也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

而且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之時,希臘人和基督徒都受到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迫害。

進入近代,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奧斯曼帝國開始陷入衰落,希臘人的民族意識不斷覺醒,並開始持之以恆的起義和反抗。

在1821年,希臘人發起的大起義得到了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同情,著名詩人拜倫就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希臘參加反抗土耳其人的戰鬥,並死在了希臘。

當時英國、法國、俄國三國聯合出兵干涉,在三國聯軍的幫助下,希臘人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希臘獨立建國。

三、列寧的蘇聯和凱末爾的新土耳其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凱末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寧上臺把沙俄改組為蘇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其中也包括土耳其的無產者。

而土耳其因為在戰爭中站錯了隊,即將成為戰敗國受到列強瓜分。希臘在英法的支持下已經進入伊斯坦布爾。

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凱末爾的將軍建立新政府,發起救國運動。新政府並且獲得了列寧的承認,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下,凱末爾打敗了英法支持的希臘人,重新建立了世俗的土耳其政府。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列寧

1921年3月,列寧的蘇俄和凱末爾的土耳其簽署《莫斯科條約》,列寧發揚國際主義精神,不但支持凱末爾的反帝鬥爭,還把俄土邊境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土耳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站錯隊的慘痛教訓,新的世俗的土耳其政府在二戰前後極為明智的保持中立。對於軸心國和同盟國來說,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交通要道的土耳其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佔領,也不能將他逼到對方陣營中。因此無論是軸心國的德國、意大利還是同盟國的英法、蘇聯,都對土耳其進行小心翼翼的拉攏,不敢太過威逼。

土耳其人也樂哉其中,不論是德國的戰略物資還是蘇聯的戰略物資,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完美的體現瞭如何正確的做一株牆頭草。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雅爾塔三巨頭

直至到了1945年,德國敗相已定,土耳其人才在克里米亞召開的雅爾塔會議後,也就是1945年2月23日,正式對德宣戰。


所以說,二戰期間蘇聯為何沒有拿下土耳其這個問題,不僅僅要看地理位置、當時的世界形勢,還要明白沙俄--蘇聯,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庭--希臘等等國際勢力的歷史變革。

蘇聯在二戰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付國外的干涉上,二戰中的主要精力又在德國人身上,沒有實力也沒有藉口對於中立的土耳其下手。

黑海亂局:剪不斷,理還亂,誰能將三百年恩仇輕輕放下?

波茨坦三巨頭

等到二戰勝利在即,斯大林想要藉著戰勝德國之威脅迫土耳其交出出海口。斯大林甚至發出“不可能接受由土耳其扼住蘇聯咽喉的局面”的講話,要求土耳其允許蘇聯在黑海海峽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並由蘇土共管海峽。

蘇聯的要求遭到了土耳其堅決拒絕,雙方相互大加指責,蘇土關係緊張。在波茨坦會議上,黑海海峽再次成為重要議題。會議上美英蘇三巨頭原則上決定具體事宜由美、英、蘇各自與土直接談判。

雖然在土耳其的堅持下,並未達成任何協議,但是蘇土關係嚴重惡化不可避免,面臨蘇聯強大軍事壓力的土耳其在冷戰中,徹底投入西方的懷抱,美國也樂見其成的將土耳其納入北約成員國。

至於如今土耳其和俄羅斯為何又有劍拔弩張的對抗,又有和風細雨的友好,那就是後話了,不過只要俄羅斯還對黑海出海口抱有想法,俄土關係未來就還有極大的變數。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