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究竟為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期待了許久的《紅海行動》,種種原因,一直到年後才去看,觀影全程我唏噓不已,你問催淚麼?催!戰士們偉大麼?偉大!該不該感動?該!可是我卻掉不出一顆眼淚,因為我的心很痛。

在2017年夏天,一部主旋律電影橫空出世,它創新了中國電影,也帶來了巨大爭議,如果評價“不喜歡”,就可能被噴成“不愛國”。我看完後僅笑一笑,不做評價,不喜歡然而也不討厭,《戰狼》宣揚了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可是《紅海》呢?

《紅海行動》究竟為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從劇情來說,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但也讓我無數次懷疑“上級”所下的命令是否準確,8人對抗150人?還要進入已經被叛軍全部佔領的小鎮,交通不便、政府不支持,沒有堅強後盾,他們只能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奔向救出中國人質之路。

剛開始看到鄧梅工作的地方,還以為她後面會對搶奪黃餅有什麼幫助,然而看到最後並沒有,她只是普通僑民的一員,被救出直到飛機起飛的最後一刻,才風輕雲淡地對隊長說聲感謝,未免有些太淡定。作為普通人來說,戰士對於我們都很遙遠,雖然也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說法,可她完全沒有表現出對犧牲戰士的痛心,反而有種不可名狀的理所當然。也許處在那樣的環境中,對戰爭和危險也見怪不怪了吧。

《紅海行動》究竟為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蛟龍隊犧牲了石頭、犧牲了莊羽、重傷了好幾位優秀的隊員,在沒有向上級報告的情況下,隊長還要以剩下的4個人去搶奪黃餅,這可是要從叛軍和極端恐怖組織手中搶奪哇,他們也不是傻子哇,也有勇敢的成員和精密的武器裝備。

說到這裡,特別想提一下叛軍的那個狙擊手,憑藉著一把狙擊槍,自己觀察、自己射擊,還不忘隨手拿零食吃,在鎮裡作戰時,當他意識到有人來犯,第一時間拿起自己的武器找地方隱蔽起來,有著特別高的警惕性,在不注重塑造人物形象的本影片裡,個人認為是最鮮明的一個角色,可惜沒找到他的照片。不是說我方狙擊手不優秀,只是為了表現某演員酷和拽,身為狙擊手24小時不停歇的嚼口香糖,以為這是NBA秀場啊?一有空檔還讓其用出戲的口音尬聊灌雞湯。反而敵方的狙擊手演出了真正狙擊手的樣子和感覺。

結果當然是以一敵眾、劫持飛機成功搶到黃餅,夏楠身中多槍卻仍然堅強活著,影片裡也並沒有體現出她與隊長之前暗生情愫,在這一點上,導演給予了女性足夠的尊重,讓她們的出現不再只是一抹粉紅,就像《戰狼2》裡的盧靖珊,有著知識分子的文氣,關鍵時刻也算有勇有謀,但她的存在,仍是為了和主角談戀愛,用紅粉胭脂點綴男主角的豪氣沖天。包括女兵佟莉的全力以赴,展示男女平等的女性力量。

《紅海行動》究竟為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我把電影當做藝術的一種。

如果你是來看中國海軍和摩洛哥軍方提供的多種先進設備,F16戰鬥機,M1主戰坦克,054A導彈護衛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黑鷹升降機,全球鷹無人機等等,那你不會失望。

如果你是來看一支精英部隊之間的戰術配合,通過手勢,代號,隊形,你可以感受到這支專業部隊。

如果是為了藝術,那我勸你不要看。

導演林賢超表示他就是要血腥,就是要殘肢亂飛,血液四濺,看見燒焦的屍體,四處充滿慘叫聲,讓觀眾看見戰爭帶來的煉獄。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認識到恐怖分子的殘暴,才會更加珍惜我們現有的人生”。

《紅海行動》究竟為我們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但我仍然覺得太過血腥,表演戰爭的殘酷有許多種,就像在演員的誕生裡,宋丹丹說表達痛苦不一定需要用吶喊。同樣的,表達戰爭的殘酷也不一定就要血液、殘肢和屍體,觀影時多位女生髮出慘叫,更不用說是小朋友,中國影片審核機制本就嚴格,如果不是主旋律,真不知道能否過審。

電視劇是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而電影則要喚起人們的深思,可我並不覺得恐怖分子看了這影片以後就會痛改前非反對戰爭。相反,增加的卻是普通民眾對戰爭的深層恐懼,我們不主張戰爭,然而也不害怕戰爭。人人生命平等而可貴,鄧梅是這樣,蛟龍隊的每一位隊員,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