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2:恐龍蛋

小朋友、家長朋友們,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品新媒體產品——“博物館的故事”第一季於2018年10月隆重推出啦。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2:恐龍蛋

第一季共30期的自然科普講解故事音視頻節目,由北京自然博物館10位明星講解員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小喇叭》節目主持人春天姐姐共同錄製完成。

每期節目涵蓋了音頻訪談、展廳視頻講解及圖文展示,全方位呈現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眾多珍貴標本、化石,生動有趣地講述了恐龍的滅絕、古人類進化、哺乳動物、昆蟲等自然科普知識。

第一季節目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官網、喜馬拉雅、蜻蜓,優酷,愛奇藝以及北京自然博物館和春天姐公號春天妙妙屋同步上線,歡迎大家登陸或關注收聽收看!


第二期

恐龍蛋的故事

今天給我們講故事的還是劉珊老師,我們今天講恐龍蛋的故事。

我相信這是很多小朋友們瞭解恐龍,甚至到博物館當中一定要看恐龍。那小朋友們你知道恐龍是怎麼樣孵化寶寶的嗎?

恐龍是屬於爬行類動物,爬行類動物不像哺乳動物一樣胎生寶寶,它們一般是卵生,也就是下恐龍蛋。那恐龍要不要孵化小寶寶呀?是生完蛋就離開了,還是它生完蛋以後自己保護起來要孵蛋呢?今天劉珊老師就來幫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2:恐龍蛋

劉珊老師

有一些恐龍它是生完寶寶之後就離開寶寶了;也有有一些恐龍,尤其是在白堊紀的末期出現的這些恐龍,因為它們身上已經出現了羽毛,所以它就可以用自己的體溫去孵化小寶寶了,而且這種恐龍它的這個體重也是比較輕一點,它孵在蛋上面也不會把它壓壞,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像巨大的馬門溪龍,如果它要趴在它的蛋上一定會被壓壞了的。

蛋寶寶是怎麼樣可以自己破殼而出呢?怎麼孵呢?

恐龍是屬於爬行動物,它們的體溫是會改變的,根據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它的寶寶自然不能用自己的溫去孵化了。它會利用陽光照射來孵化恐龍蛋。恐龍媽媽將恐龍蛋呈輻射狀排列,這樣一個排列方式可以使得每一個小寶寶都能均勻接受到陽光的照射,這樣每一個小寶寶就可以成功的孵化成活了。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2:恐龍蛋

劉珊老師

有一種恐龍叫傷齒龍,傷齒龍的蛋殼非常薄,才不到一毫米。

它很聰明。傷齒龍下蛋後會豎直將它的寶寶插入到泥土當中,這樣的話每一個小寶寶都不會干擾到彼此,而且也能均勻地接受到陽光的照射。而且傷齒龍它身上是覆蓋有羽毛的,有時候它也會用自己的身體、體溫去孵化它的小寶寶。

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一層古爬行動物展廳當中的小二層,保存了一窩非常珍貴的恐龍蛋,它可以堪稱鎮館之寶!歡迎感興趣的小朋友前去觀看。

這一窩恐龍蛋一共有29枚,是科研人員在1978年的時候在廣東南雄地區發現的。在當時那個年代,全世界加在一起的已知的恐龍蛋僅有500枚。太珍貴了!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2:恐龍蛋

劉珊老師

我們都知道恐龍分素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那它生的這個小寶寶會有不同嗎?通過蛋能夠分辨出來它是吃素食的還是吃肉的嗎?

看過恐龍蛋的細心的小朋友可能會觀察到,恐龍蛋有圓形的,也有長長的橢圓形的,那我們其實就可以根據恐龍蛋形來分辨素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

在一般情況下來說,圓形的恐龍蛋就是植食性恐龍。比方說咱們最熟悉的自然博物館裡邊的馬門溪龍,它就是下的這種圓圓的恐龍蛋。如果是長長的橢圓形的恐龍蛋就是由肉食性恐龍媽媽下的。

喜歡恐龍蛋和恐龍的小朋友,歡迎你到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爬行動物展廳來看恐龍蛋,瞭解恐龍。那這一期我們謝謝劉珊老師,我們下一期再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