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博物館故事「1」:小貝殼大世界—鸚鵡螺

小朋友、家長朋友們,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品新媒體產品——“博物館的故事”第一季於2018年10月隆重推出啦。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1」:小貝殼大世界—鸚鵡螺

春天姐姐

第一季共30期的自然科普講解故事音視頻節目,由北京自然博物館10位明星講解員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小喇叭》節目主持人春天姐姐共同錄製完成。

每期節目涵蓋了音頻訪談、展廳視頻講解及圖文展示,全方位呈現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眾多珍貴標本、化石,生動有趣地講述了恐龍的滅絕、古人類進化、哺乳動物、昆蟲等自然科普知識。

第一季節目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官網、喜馬拉雅、蜻蜓,優酷,愛奇藝以及北京自然博物館和春天姐姐公號春天妙妙屋同步上線,歡迎大家登陸或關注收聽收看!

第一期

小貝殼大世界:鸚鵡螺

第一期為我們帶來講解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無脊椎動物展廳的講解員劉珊老師,今天劉珊老師為我們講解的是小貝殼大世界。

貝殼,我相信是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的東西,拿在手裡很好玩,放到自己的家裡當作展示,還有的小朋友呢可以把它當做一個裝飾品,或者是有一些小項鍊啊或者小耳環。劉珊老師今天主要給我們介紹的就是關於貝殼的歷史。

貝殼呢有堅硬的外表,但是其實它的身體是軟軟的,它們都屬於軟體動物。

我們生活中見到的蝸牛,也是屬於軟體動物。蝸牛背上有一個硬硬的殼,但是它的身體是軟的。

其實咱們小朋友撿到的這些貝殼,它的身體已經腐爛掉了,咱們已經看不到它的身體,只剩下這個硬硬的殼了。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1」:小貝殼大世界—鸚鵡螺

劉珊老師

最古老的貝殼這種軟體動物是在多少年以前呢?

大概是在4億年前奧陶紀的時候,他就在海底出現了,以鸚鵡螺作為代表。比恐龍世紀還早哦。

鸚鵡螺的身體構造非常奇妙,鸚鵡螺的外表,它的殼非常薄,而且他非常輕。從殼的臍部輻射出很多生長紋,其中還夾雜著橙紅色的波紋。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而且中間呢又形似一個鸚鵡的嘴巴,所以叫它鸚鵡螺。經歷了上億年的演變,它的習性和外表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因此它也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鸚鵡螺的存在還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潛水艇的設計原理就是根據鸚鵡螺而來的。

鸚鵡螺的標本,像是一個旋轉的階梯,又像是小女孩穿的這個百摺裙,一個個的小隔澗由小到大順勢旋開,那麼這特殊的結構其實正是決定著鸚鵡螺的沉浮。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1」:小貝殼大世界—鸚鵡螺

劉珊老師

人類為了記錄下這個非常完美的這個構造,在1954年的時候創建了第一艘核潛艇,正是模仿鸚鵡螺的排水、吸水的上浮下沉的方式。那麼在1954年第一艘核潛艇誕生了,名字就叫做鸚鵡螺號。

鸚鵡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是現在的這個海鮮市場上可能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依然會有人在打撈鸚鵡螺來進行販賣。我們國家是這個明令禁止這種販賣行為,要保護鸚鵡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希望我們一起努力,這麼美麗的生物,咱們一定要給它保護起來。

這一期我們請劉老師給大家分享了小貝殼大世界,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鸚鵡螺這一款軟體動物呢?下一期節目中,劉珊老師呢還會繼續做客小喇叭,給小朋友們講一講恐龍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下期接著來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