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服務選的不是軟件而是人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服務選的不是軟件而是人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選的不是軟件而是人,服務商本身、提供產品、服務水平、產品及服務價格同等重要。

政府會計制度將於2019年1月1日全面實施,距離全面實施已經倒計時不足十天了,到現在為止,不論是政府事業單位還是服務提供商,很多人都沒整明白工作思路到底咋展開。這也難怪啊,這次遇到的改革是劃時代的,歷史性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沒有經驗可以借鑑,估計後邊會穩定很多年不會再如此大規模調整會計制度。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都在同一個旗幟下,為的是同一個目標。

現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實涉及這麼幾波人,第一波就是當事人,各地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第二波就是各地政府會計制度軟件服務商,第三波就是各軟件產品提供商。還有第四波人不知道為何遲遲沒有出場,那就是負責會計制度理論實務輔導的會計事務所財務公司等。現在這個活是軟件公司在做,培訓諮詢服務各方面都在越俎代庖。

我們說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軟件公司要做到的四個好就已經盡職盡責了,第一好,安裝部署好,第二好,註冊交付好,第三好,操作培訓好,第四好,日常維護運行好。至於怎麼做賬怎麼搞好制度落實,說實話真不是軟件公司的職責,軟件公司也沒那麼專業。但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演變成了,軟件公司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還得搞一些跨界的事,最典型的就是制度的諮詢培訓。要說搞基本的諮詢服務那是應該的,光會操作軟件也確實不夠,培訓制度這似乎就是完全越界。諮詢和培訓應該由專門的機構來搞。比如會計事務所,但是現在整個過程就少見會計事務所參與。或者有參與的我不瞭解而已。

現在的諮詢培訓工作軟件公司在搞,自己又不專業怎麼辦?請人啊。大多數情況下培訓工作請的是大學老師,大學老師講課當然是專業的,理論水平也是槓槓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大學老師實操經驗明顯不足,處理實務會有一些經驗的欠缺。不排除有一些理論強實操也很強的老師。但是筆者接觸到的大學專職教師,從畢業開始就到學校工作,沒接觸過實際賬務處理。理論水平再高也得結合實務吧。很有高度的理論培訓下去,只能是有一點點認識而已,實務仍然是欠缺。解決實際問題任然沒有落實。再說了數天的培訓哪有什麼實務問題,實務問題都是在使用中出現的。

我們也曾討論過,這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不是買個軟件就能解決的,軟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教會軟件操作就能搞定的,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新工作模式和新挑戰。很多軟件服務商還在拿企業那一套思路來整這個事,現在還沒真正開始,元旦後還這麼幹你看看會出什麼亂子。

現狀我們看到政府事業單位客戶,消費心態和企業卻十分的像,覺得買個軟件就啥都解決了,軟件是個商品,安裝操作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這些都可以通過操作培訓解決,也是軟件商應該解決的服務問題。但是你要是將制度落實和實務處理也指望軟件商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接受的短期培訓只能解決一些大面問題,不能解決實務問題。

現在的政府事業單位客戶選軟件及服務商,仍然是唯價格論,唯關係論,關係好的價格低的就佔領市場,並不管服務商水平到底咋樣也不管能提供的服務咋樣。上期我們給的那個圖1450的一套軟件完全不顧成本的玩法,最終誰被坑死還不知道呢。有不明智的消費者就有不明智的商家。賣家總比買家精,賣家總有辦法把利潤找回來。價格過低必然會帶來服務質量和價值的折損。

理想狀態下,選好服務商比選軟件本身更重要,軟件服務商的服務能力比軟件產品更重要,產品服務需要技術水平,搞好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還需要點學識水平,現在的服務商你那個敢說學識水平很高,達到教授級的?培訓可以請教授,去實施你還請教授麼?搞實務問題不還得你自己來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政府採購也只考慮價格不考慮服務因素,這是個社會通病。總是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市場被有關係有門路卻沒能力的人拿走了。

我們說實話也沒有好的經驗,但是我們的一些做法卻可以給各位同仁來分享一下,大家有覺得有用可以借鑑一下,不喜歡的請勿亂噴。

我們一貫認為,這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最重要的事是制度落實的諮詢服務和培訓教育,讓廣大基層會計學會使用制度來做實際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就財務軟件那點操作哪能成為重點呢?不會會計制度,操作再熟練也是個白搭。關於新舊銜接,這事是過去沒有以後也不會有的問題,屬於初始化工作一次性的,很多人天天糾結在這裡真讓人沒法理解。科目對照表財政部已經給了,不清晰的部分河南省財政廳也給了補丁,比如基建並賬,財政部沒有給詳細的操作指南,河南省財政廳給了。一切工作搞起來就很容易了,你不需要創新,一切按規則辦理就是了,哪有那麼難啊?搞啥新舊銜接工具,老的數據老系統查詢,新的再新做,這不是挺好麼。兩個年度賬制度基礎都不一樣你非要捏到一起圖個啥?太過依賴新舊銜接工具的肯定是不懂會計制度的,指望能自動搞定啥事,那是行不通的。

培訓這個事,我們覺得,一次性的培訓肯定是不夠的,持續性的學習是必須的。我們除了搞培訓外,還有自媒體平臺,將最新研究成果和政策分享,還搞不定期的公益專項網絡培訓。要讓所有接受過培訓的學員能做到持續性學習。數天的現場培訓也不過就是建立一個學習關係而已,哪有一次性能學好制度的。大多數培訓都會留下錄屏資料,儘管沒人看回放還是要留下做個紀念的。也給沒到現場的人一個學習的機會。

搞培訓我們是以開放的心態來搞,不怕別人得到我們的乾貨,時間在往前走,培訓內容和方式也在不斷的改變,每次用過的PPT絕對不會再和下次一樣,一定會有大改變。課件可以儘管要。但是我的課件拿了也沒啥用啊,典型的特點就是大字報,那是講課的剛要而已,哪有內容?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服務選的不是軟件而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