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大家族的愛恨情仇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為背景,描寫了1919年至1924年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這一風起雲湧的動盪時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記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與衰落,以及青年一代衝破封建宗法束縛,走向新生活的過程,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

《家》以愛情故事為主幹情節

《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品描寫了覺慧與鳴鳳、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覺民與琴等幾對青年愛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們所選擇的不同生活道路,比五四以後許多同類題材作品思想上顯得深刻。《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繫著。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同時,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誌,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持二哥覺民抗婚。最後,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徵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家》不再是人們熟悉的自由戀愛和反抗禮教的故事,它的矛頭不僅針對著舊禮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為封建統治核心的專制主義,它的意義也不只是主張自由戀愛,而是號召青年反抗封建專制、投入社會革命的洪流。

《春》是《家》的延續,故事也隨之繼續發展。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蕩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儘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後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於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醜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秋》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

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後,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後,克安、克定鬧著分家,最後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同時,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