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作者李洪河​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為《人生》電影高加林與劉巧珍
​​

時間就像河水一樣,彎彎曲曲流淌著,隨著浪花翻騰,我的人生故事在頭腦中慢慢舒展開。雖然我的故事,俗而不雅,但讀者閱後,透過戲劇人生從中得到啟示,亦可受益……

一、記者美夢

人生風情萬種,各有不同的追求,各有不同的樂趣,各有不同的滋味……只有經過風風雨雨,才知道酸楚與冷暖。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春天,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天空沒有一絲星光。愛人躺在床上酣睡,我在屋裡來回踱步,心裡如翻江倒海一樣,思緒萬千。回想往事,歷歷在目,眼中情不自禁溢出淚水……

八十年代初,一天晚上,我隨著浩浩蕩蕩的人流,興致勃勃來到大隊俱樂部門前看露天電影,電影的名字《人生》。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作者路遙敢於衝破傳統陳腐觀念,寫出農村一代人闖出世界的故事,所以當《人生》電影演到高加林高中畢業後,考大學落榜回到農村的時候,當了三年民辦小學教師,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就在人生困惑迷茫的時候,此時,善良美麗的村姑娘劉巧珍撫平高加林心靈的創傷。她深深愛上了“文化人”高加林……

​電影鏡頭一幕幕閃現,我的心裡忽閃、忽閃的,熱淚盈眶,是出自激動,對高加林才能敬佩。後來高加林通過不正當的關係進了縣城,他在縣委宣傳部負者新聞報道工作。一個有頭有臉的“記者”,成為矚目的人才,是高加林大顯身手,展示才能的地方。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愛情鮮花絢爛多姿。高加林進城遇上女同學黃亞萍,這天平一下傾斜了。具有現代女性,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黃亞萍愛熾烈大膽,征服了高加林,高加林無情拒絕深愛的巧珍姑娘

我對高加林愛又不愛劉巧珍而費解,既然愛就要愛到底,而不能把愛情當兒戲。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那時候,我初中畢業,回鄉在村任小學民辦教師,工作二年間,無形中被撤掉,我心裡感到酸楚、委屈無地發洩。

《人生》電影裡高加林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的農村青年,曾多次在地區發表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他是我追求的目標,學習的楷模。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為《人生》電影高加林​

在那個年代,農村人,農村戶口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祖祖輩輩靠種地生存。儘管高加林通過不正當的關係,闖入縣城當新聞幹事,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還是破天荒的。他的理想和追求,具有當代青年的共同特徵。因為有了這部電影,全國一大批農村青年脫穎而出,進城闖天地,大展宏圖。

時間追溯到1980年,我與愛人剛結婚。當年結婚當年孩,還是男孩兒。家尚有年邁的父母,五口人之家靠我一人掙錢支撐,負債累累。

人不是不勞而獲,而是在那個年代,掙的工分,到年終結算“倒掛”(就是倒找錢的意思)。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那時候,我是縣市農民通訊員,白天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夜晚經常點燈熬油為新聞單位撰寫稿件。稿件猶如雪片一樣飛到編輯部,廣播、報紙經常播發作品,連續兩年我被縣評為優秀通訊員。

高加林是我心中的偶像,我的人生夢想就是到縣當一名出色的新聞記者,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願望,正與高加林相吻合。

我羨慕記者這職業,因為記者弘揚正氣,鞭撻邪惡,受人尊重的職業,所以我敬佩高加林。從此,電影中的高加林形象深深烙在我心中,鞭策自己,鼓勵自己。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3
​​​​

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我每天制定學習規劃,自費訂閱《合江日報》,現今的《佳木斯日報》。夏季漫長的天氣,社員在田間鏟地,歇氣之餘,別人打撲克,我卻捧著報紙孜孜不倦學習,從一版看要聞;二三版看當地新聞,學習新聞報道,人物通訊怎樣開頭結尾,包括每個詞彙牢牢記在心中;四版看國內國際要聞,從中瞭解國內外大事。學習提高了寫作能力,鍛鍊了自己,豐富了頭腦,開闊了視野。此時我心中所想,先立志先突破新聞寫作這一關。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當一篇篇習作鉛字躍然在紙上,我的心就像大海浪潮一樣,一浪高於一浪,感到格外欣喜,甚至每天做夢都想到發稿。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一時在縣城頗有小名,省市新聞寫作班縣委宣傳部領導舉薦我參加,提升了文化品味,我不但掌握了寫作技巧,還有選擇性讀書,其中涉獵一些國內外名著,從中吸取營養,學到許多知識。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命運如列車運載旅客一樣,選擇哪裡下車,是最好的歸宿,還是未知數?只有經過生活歷練,才能品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時機改變人,亦可扭轉人生。1985年,我在愛人的支持下,帶著一大皮包在報刊雜誌發表的文章到縣城造紙廠應聘。經廠領導班子研究決定,聘我為廠 宣傳幹事和工會幹事。由於我工作勤奮,發稿量多,博得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一年後,我工作之餘,把筆端觸角延伸到縣直一些有影響的單位、企業,竟然被縣釀酒廠聘為秘書。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我這“土記者”在沒有走向正規新聞崗位時,有超前意識,認定這輩子能與新聞結緣,新聞是我生命的動力,我狂熱,我狂歡,認定寫作,能寫出一片新天地……

二、美夢成真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為《人生》電影高加林


在《人生》電影主人公高加林的影響下,1994年,時來運轉,一位愛才、重才的縣領導調我到縣廣播電視局當記者,這是我多年嚮往和企盼的願望,終於如願以償,我的心怦然激動,淚水連連,當晚寫一首打油詩,抒發一生追求理想,嚮往記者,崇拜記者職業。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到新的正規新聞部門,對於我如魚得水一樣,快活自在遨遊。新聞稿子如雪片一樣飛往上級編輯部,見於報端,我眼含著激動的淚水,興奮地對愛人說:“我的努力成功了!”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作者與愛人合影​

愛人為我高興,為我慶賀!我心裡曉得,這些年愛人與我同甘苦,共患難,在我危難的時候,她毅然捨棄工作,全力以赴的支持我寫稿,有時候,晚上沒有電,打手電筒為我照亮寫稿,家務事由妻子承擔。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為高加林與劉巧珍在橋頭談情說愛​

愛情是無私的,人啊,不能得勢變猖狂,要懂得有一顆感恩的心,儘管我地位卑微,仍然善待朝夕相處的愛人……

新的單位,新的崗位,對我來說如虎添翼。新聞記者要擔負歷史賦予的使命,為黨和人民負責,盡心盡力工作……1995年,我調入縣委宣傳部,欣喜萬分,我認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施展本事的地方。每月接待省市新聞界朋友,經常陪領導下基層搞調研……我深入採訪,把有價值的新聞發往市省以上新聞媒體,傳播正能量。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這平臺接觸人多,層次面高,活躍力強,自然有伊人來搭訕,此時我並非是冷血動物,也不是不懂女人的心裡,想的什麼?可以說入木三分。此時我默默想,一名平淡無奇的人物,從土裡刨食,帶著兩腳泥巴闖入縣城,實在不容易,我一定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更珍惜一起從農村走出來的患難夫妻情感。

想到這些,我心裡咯噔咯噔的,又想到高加林,是他指引我走向成功之路。沒有高加林,就沒有我人生追求的目標……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作者與愛人旅遊​

愛是一種力量,愛妻是我人生最好的良友。愛人在家庭裡不僅肩負育兒的重任,而且輔佐我,尤其遇到一些難題,幫助我化解矛盾,是我好助手。所以我的人生道路走的這樣順暢,這與愛人有直接影響,所以我為她表功。(可詳見頭條我寫的兒女成長篇:“父母的心願”)。

《人生》電影四十年過去了,人生坎坷經歷不同,電影主人公高加林當年進入縣委宣傳部任新聞幹事,但是好景不長……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作者全家福照

後來我也調入縣委宣傳部工作,由新聞幹事,到新聞科長17年,真正實現人生的夢想。我的家庭幸福美滿,收穫頗豐,新聞與文學作品曾經多次獲獎,並出版發行三部小說散文集……想到這些,我感到一生幸運!一生幸福!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為《人生》電影高加林與劉巧珍

《人生》電影結局,高加林被告發,工作沒了,城裡相愛的同學黃亞萍看他落魄的樣子,分道揚鑣。高加林重新回到生他養他那片土地,可是質樸純真善良的劉巧珍已嫁人,結果高加林鬧個“雞飛蛋打”的下場。

儘管高加林事業和愛情婚姻失敗者,但是我深深敬佩他的才能,那個年代,城鄉差別大,體制方面問題,導致高加林人生不公平的命運。如果現在改革開放,我想高加林一定衝破農村封建枷鎖,闖出一片新天地,人生大展宏圖。所以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人生故事篇:我就是我,不是電影中的“高加林”


圖片除作者拍攝外,其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