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美國油價的22%,加拿大原油為何淪為白菜價?

北美西部時間10月26日中午,作為加拿大原油主要基準的WCS原油(西部加拿大精選)價格,每桶僅為15.08美元。同期,美國WTI原油(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價格為每桶67.75美元,英國Brent原油(倫敦布倫特)價格為每桶75.70美元,OPEC原油價格為每桶75.04美元。

如此算下來,加拿大WCS原油只有美國原油價格的22.26%、英國布倫特原油價格的19.36%、OPEC原油價格的20.10%。

這並非加拿大WCS原油價格“一時低迷”,而是已持續了三、四個月。從7月中旬開始,WCS原油價格就一路下滑,從每桶40多美元,先是跌破每桶30美元,後又跌破每桶20美元。最近一週,一直維持在每桶20美元以下。

為什麼加拿大原油價格如此低廉?為什麼與全球原油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價?這裡面既有長期的必然因素,也有短期的偶然因素

|原因

長期的因素是,加拿大原油質量“與眾不同”。從原理上來說,全球石油的形成過程大同小異,但是由於所處岩石環境不同,各國原油的形態差異甚大。中東石油厚度大、埋藏淺、雜質少,開採出來是液體。加拿大石油主要集中於西部的阿爾伯塔省,該地石油粘度高、雜質多,挖掘出來是固體的“油砂”。

油砂的主要成分是水、黏土、瀝青和石油。石油生產商只有先將石油與雜質分離,然後再用輕質油勾兌,才能藉助管道運輸。即使經過勾兌,加拿大原油仍然雜質多、粘度高,提煉起來要求條件相對複雜。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加拿大WCS原油就比美國原油價格低,與布倫特原油、OPEC原油價格更沒法比。

但是,加拿大原油便宜到今天這個份上,還是有點少見。究其近因,是原油產量增加迅速、運力無法跟上所致。

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儲量國、第五大原油生產國,在全球石油生產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去年7月開始,石油生產商逐漸增加原油和油砂開採量,並不斷創造新的歷史記錄。從去年7月到今年7月,加拿大原油產量幾乎每個月都超過往年同期。

由於境內煉油廠屈指可數,西部加拿大原油大部分出口美國,而阿爾伯塔省深居內陸,要想將原油輸往美國,只能依靠管道或鐵路。目前,西部加拿大對外輸油管道有四條,理論運輸能力為每天400多萬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實際運力每天不足350萬桶。

今年春天,幾條輸油管道開足馬力,同時增加鐵路輸運數量,仍然不能將原油運出。日漸增多的原油庫存,使得西部加拿大原油一路走低。無奈之下,阿爾伯塔省政府及石油運營商希望趕快推進新的輸油管道項目,以便根本解決制約西部原油的窠臼。

阿爾伯塔省極力推進的,是跨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這個項目已經論證了數年,環評已經完成並得到聯邦政府批准,只需管道經過的卑詩省同意,即可破土動工。

跨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擬將阿爾伯塔原油輸送至卑詩省的港口,再裝入油輪運往美國或亞洲。

|卑詩省無法做主石油管道擴建項目

但是,卑詩省特殊的權力結構,卻給了阿爾伯塔石油重重一擊。

卑詩省是加拿大最西部的沿海省份,經濟主要依靠礦業、服務、林業、教育等產業,石油產業微乎其微。對於跨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卑詩省政府是多少有點支持的。項目開工以後,既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又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何樂而不為?

不過,可惜的是,卑詩省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基本做不了主。根據加拿院判例,凡是涉及原住民領地的資源開發活動,都必須徵得原住民部落同意。跨山輸油管道項目需穿過無數的原住民領地,只有徵得他們認可,才具備啟動的可能性。

或許是石油公司沒有滿足原住民要求,抑或原住民認為修建輸油管道的代價太大,因而從始至終反對這一項目。原住民的得到了卑詩省綠黨支持。綠黨代表環保組織,更是將環保看作頭等大事。他們覺得,輸油管道存在原油洩漏隱患,對沿途和海洋環境會造成重大影響,阿爾伯塔省給多少好處,都不能同意。

本來,一個小小的綠黨,不會影響省政府決策。可是,去年剛上臺的卑詩省新民黨(NDP)屬於少數黨,藉助綠黨支持才獲得了組閣機會,因而必須在環保問題上照顧綠黨訴求。於是,今年2月,當阿爾伯塔省催促卑詩省儘快同意時,卑詩省政府、綠黨和原住民竟然異口同聲地表示,不行!輸油管道項目隱患太大,還需要作進一步調查!

一個希望儘快啟動,一個要求繼續調查,阿爾伯塔和卑詩兩省為了建設輸油管道,爭得不可開交,甚至一度打起了“貿易戰”。

到了4月,支持輸油管道項目的特魯多總理,不得不中斷外交訪問,緊急回國調解。聯邦政府答應給予卑詩省財政補貼,以便提高對管道沿途環境的保護力度。卑詩省仍然不答應。此時,負責跨山輸油管道項目的石油公司趁機施壓,稱如果聯邦在5月30日前不能解決兩省,將停止輸油管道擴建項目。

聯邦政府為了確保項目順利啟動,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斥巨資買下跨山輸油管道及擴建項目所有權。該項目一旦轉為聯邦所有,卑詩省政府就很難再強行阻止。聯邦政府宣佈收購消息後,石油投資商似乎看到了曙光,西部原油價格一度衝到每桶50美元以上。可是,這樣的日子只是曇花一現,因為加拿大上訴很快幫助原住民“扳回”了局面。

聯邦政府宣佈收購跨山輸油管道項目後,原住民一紙訴狀將聯邦政府告上了加拿大上訴。8月30日,上訴判決原住民勝訴,要求聯邦政府及相關方繼續完善環評。

上訴的依據是,2016年聯邦批准橫山輸油管道項目時,依據的是國家能源局評估報告,而國家能源局評估報告不全面,沒有涵蓋增加油輪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而且,聯邦政府在批准報告之前,沒有充分徵求原住民意見,沒有認真考慮原住民的感受。

在加拿大政治體系中,政府必須尊重判決。上訴宣判後,跨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又陷入擱置。

跨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被擱置,不會對加拿大原油運輸造成直接影響,但是它為加拿大原油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對原油投資者是巨大打擊。再加上美國煉油廠進入維修階段,進口量縮減,阿爾伯塔省的原油積壓,在過去兩三個月更加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西部加拿大原油價格一降再降,最終淪為了不可思議的白菜價。不過,按照以往經驗,這應該只是一種暫時現象。如果運力問題持續不能解決,加拿大原油生產商必定會縮減產量,以便去除原油庫存,讓油價回到正常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