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廢舊家電做奧運獎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瘋狂?

自2013年東京成為2020年奧運會主辦城市以來,網友便開啟了對於東京奧運計劃的一系列吐槽:東京奧運新徽標太老氣,還涉嫌抄襲;主場館大而無當,甚至有可能破壞明治神宮等歷史景觀;奧運期間預計招募8萬志願者,卻不提供交通住宿一日三餐……

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

在日本東京都港區資源垃圾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在整理舊報紙。(新華社記者季春鵬/圖)

2016年11月,東京奧組委又提出一項堪稱“腦洞清奇”的計劃,通過回收廢舊小型家電,從中提煉金屬,鍛造獎牌。計劃尚未開始執行,便遭到了大眾的嘲諷,“異想天開”“政府無厘頭”等評價不絕於耳。今年3月31日,便是小型家電回收的最後一天,東京奧組委能否攢夠煉製獎牌所需的金屬,即將揭曉答案。

什麼是“都市礦山”

根據東京奧組委的統計數據,2020年東京奧運會預計頒發獎牌近5000枚,金、銀、銅各1666枚。根據規定,獎牌直徑必須達60毫米或以上,厚度不少於3毫米。日本為此需準備約30千克金、4100千克銀、2700千克銅作為原材料。

對於資源缺乏的島國而言,這並非易事。為此,東京奧組委提出“利用都市礦山製作大家的獎牌”計劃(下稱“大家的獎牌”計劃),呼籲國民捐出廢棄小型家電,從中提煉金屬,替代傳統的礦產開採方式。這是奧運史上首例嘗試。

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

2月12日,日本東京的奧運運動員村在建設中。(新華社記者杜瀟逸/圖)

“都市礦山”這一概念,由東北大學選礦制煉研究所教授南條道夫於1988年提出。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中,包含多種金屬元素,通過提煉、加工,能得到比通過天然開採更優質的金屬。單是一部手機,就是一座小礦丘。手機的連接器裡含有銅、鎳、金,電阻中則包含鐵、銀、鎳、銅、鋅等元素,在半導體元件中有金、銀、硅、錫、銅,其它零部件中,還有不同種類的金屬元素。1噸手機(約1萬臺),能提煉再生約280克金。而在自然金礦中開採1噸金礦石,只能提取約5克金。

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每年日本人廢棄的小型家電重量高達約65萬噸,其中大約含有價值844億日元(約50億人民幣)的有用金屬。家家戶戶的累積,構建出一座龐大的都市礦山,當中可提煉出約6800噸金,與世界埋藏量4.2萬噸的16%相當。銀則有6萬噸,大約為世界埋藏量的23%,此外,都市礦山中還有多種超過世界埋藏量10%的金屬。擁有這座都市礦山,日本能從資源小國變身資源大國,銅數量排名世界第二,白金、鉭等金屬資源數量則名列世界第三。

但“都市礦山”這個概念提出之後,長期以來並不為大眾熟知,直到“大家的獎牌”計劃出爐,人們才略知一二。起初,人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認為以這種方式湊夠奧運獎牌所需的金屬是天方夜譚。還有人吐槽政府摳門,在做奧運獎牌這件事上也一心想著省錢。

開發都市礦山的難度並不比開採礦山簡單。廢舊家電被回收後,需要運輸到專門的處理場,進行分類、解體、金屬元素分離,才可提煉出所需元素進行再生、製造。再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及分離出來的有害元素如鉛等,則要專門處理,防止流出,以免給環境帶來汙染及對人體產生危害。這項計劃對於技術水平和器械設施都有極高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高昂的開發投入與薪酬成本。

既然如此,為什麼日本政府對於“大家的獎牌”計劃仍然如此執著?

事實上,日本在2013年4月便推出了《小型家電回收法》,呼籲國民將廢舊的小型家電捐出再造。法律出臺同年,環境省在回收的家電中提煉出7512噸有用金屬,2015年,這一數字增加至29970噸。但這只是都市礦山的微小一角。通過都市礦山對資源進行循環再用,可以避免砍伐森林,汙染地下水源,減少對自然的破壞。日本政府希望借奧運會這一契機,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推動資源的有效利用,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社會的構建之中。

為此,項目設計者推出了多種小型家電回收方式。回收箱遍佈全日本的三千多家郵局及學校、超市等指定據點。對於體積較大的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電飯煲等電器,除了一部分離島以外,均配套上門收件服務。

回收的小型家電共有28個品目,官網上針對最常用、又最易被廢棄的幾種家電,給出了這樣的介紹:

“收音機:以前夜裡經常聽,現在它卻長眠於壁櫥的紙箱中。”

“數碼相機:按下on後也毫無反應,這樣的相機誰都有一個吧。但是,它在哪裡呢?”

“手機:換新款時舊的就這樣被放在一邊,到底什麼時候處理呢?”

“遊戲機:以前那麼心心念唸的玩意,現在卻成了擺設的回憶。”

“USB:壞了後再也不能用,那麼留著也沒有意義了吧。”

……

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幅大概所有人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歷的生活場景。通過“大家的獎牌”計劃,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本有一概念,稱為“惜物”,講究珍惜呵護日常之物,不隨意丟棄東西。但對於那些廢舊不用的物品,留下並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給它們找到再生之路,為它們重新賦予價值,反而更符合“惜物”的本質。

人們翻出自己的舊手機走上街頭,學生們則找出被遺忘在角落裡的舊遊戲機和電子辭典。柔道運動員羽賀龍之介、游泳運動員山田拓朗等也捐出自己的舊手機。在2017年殘奧會等國際盛事中,國外的運動員選手也被邀請參與計劃,捐出擱置的廢舊小型家電。

根據項目官網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10月,通過回收小型家電再生的金的數量已達28.4千克,為製造奧運獎牌所需數量的93.7%,銀有3500千克,達目標量的85.4%,銅的數量在2018年6月已經達成目標。原本被認為超出腦洞之計劃,正在一步一步靠近現實。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則說:“每當想到未來的奧運獎牌有一部分是由自己的手機做成的,就對奧運會和殘奧會更加期待了!”正如計劃名稱,這是大家的獎牌,這也是大家的奧運會,國際盛事以一種新的方式,與每一個人產生連接。

瘋狂的垃圾回收

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

東京奧組委正在回收廢舊家電,製作奧運金牌。(視覺中國/圖)

“大家的獎牌”計劃得以順利推進,其實建立在日本近50年的垃圾整治歷史之上。

二戰後,日本百廢待興,垃圾叢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經濟高速增長期,大量製造、大量浪費、大量廢棄,製造業的發展給日本帶來了更多垃圾。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則談不上有任何垃圾處理意識。包裝袋、塑料瓶、食物殘渣,漂浮在河道上,河水錶面凝出一層油脂,發出陣陣腥臭。哪怕東京在1964年舉辦奧運會,場面依舊慘不忍睹。根據記者池上彰的回憶,“從青山通到渋谷,只要有風吹過,就能看到垃圾飛舞。”

為了解救垃圾圍城,同時也苦於資源短缺,日本政府從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致力於環境保護與垃圾回收,不僅加大相關技術及系統的研發和投入,還著眼於推動每一個人的清潔意識。

立法,是第一步。1970年,日本頒佈《廢棄物處理法》,至今已進行了六次修訂。從80年代起,相繼推出《容器包裝回收法》《家電回收法》《食物回收法》《汽車回收法》等。

在法律的規範下,日本的垃圾回收越來越嚴苛。垃圾如何分類、如何包裹、不同種類的垃圾需要在什麼時間投放,都有明確規定。假如在日常生活中違反垃圾投放相關法例,則要被處以30萬~70萬日元(約為人民幣18000元~42000元)不等的罰款。

對於剛到日本的外國人來說,學習扔垃圾是第一堂課。日本的每個城市則有各自的垃圾回收準則,因此對於日本人而言,搬家後瞭解當地的倒垃圾規則是必修課。

以新潟縣佐藤市為例,僅是垃圾種類,就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七種。而在資源垃圾中,又分為廢棄塑料、易拉罐和瓶子、紙張、乾電池、小型家電等若干個選項。

為了便於垃圾管理員回收垃圾,不同種類的垃圾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與垃圾袋包裹。紙屑、木製品、布、皮革類及部分塑料製品等屬於可燃垃圾,需放入可燃垃圾袋中。植物的枝幹、碎木片等不易於放入垃圾袋,需貼上可燃垃圾處理券後單獨放出來。倘若垃圾體積過大,如木製的兒童玩具等不能裝入垃圾袋中,則歸類為大件垃圾。至於蔬菜、魚骨、肉末等含有水分的垃圾,最好儘量除去水分,將它們放到另外的小袋子中,以便回收堆肥,減少城市的垃圾處理壓力。

其它種類的垃圾,均需要根據對應的方法和時間進行包裹、投放。至於廢舊臺式電腦、電視、冰箱等大件垃圾,還不能隨意扔掉,需聯繫專門的機構回收或賣給二手家電店。假如實在想扔掉,則要到金融機構或郵局申請,倒貼一筆錢作為家電處理費用。

哪怕是長住某個區域的日本人,有時也難以忍受垃圾分類及回收的複雜程序。為此,基本每個城市都會建立專門的垃圾回收指導網站,還會向居民派發小冊子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一些城市甚至還開發了相應的移動客戶端。

新生代的日本人從小接受“垃圾教育”。從小學起,老師便開始為孩子們提供垃圾清理相關指引。喝完牛奶後,孩子們要學著在水桶裡汲水清洗牛奶盒,然後把水倒幹,放在通風透光處晾曬。次日,將牛奶盒剪開、摺疊、壓扁,疊放於固定位置。完成這一系列分解動作後,才算是結束了喝牛奶的過程。喝完瓶裝飲料之後,則要用水簡單沖洗瓶子,撕下瓶身包裝,並將瓶蓋取下,最後將塑料瓶踩扁後放進垃圾箱。

針對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學校會開設專門的垃圾研究課,追蹤垃圾從產生到處理或再生的前世今生。每個人每天會產生哪些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垃圾如何被運到垃圾場、之後的處理回收過程,都要學習。放學回家後,孩子們還要學習研究家裡的垃圾,並試著去對它們進行分類,這是學校佈置的課後作業。環保意識逐漸融入年青一代的血液中。

現在,街道乾淨、環境清潔已經成為日本印象。除了便利店及自動販賣機旁有可供扔塑料瓶及玻璃瓶的垃圾桶,垃圾桶在日本街道上並不常見。這成為維持街道乾淨的一大妙招。把垃圾帶回家再處理,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很多人都會隨身攜帶垃圾袋。對於外國旅客而言,這也是初到日本最困擾的事情。

儘管已做到如此極致,日本人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仍需鞭策與刷新。因此,新法律陸續出臺,推動大家積極進行垃圾回收的活動持續開展,“大家的獎牌”計劃便是其中一個。畢竟,維持乾淨的環境需要長期的努力。垃圾回收這件事情,存在著無窮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