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綠色發展看蓮都

省農業廳日前公佈首批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名單,全省共有6個縣(市、區)獲此殊榮,蓮都榜上有名,成為麗水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縣(市、區)。接下來,蓮都還將積極爭創國家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區。

蓮都是全省生豬調出大縣,歷年來生豬養殖總量均佔麗水第一,畜牧業特別是生豬養殖業是蓮都農業產業的重要支柱。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蓮都發展農村經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養殖排放造成的汙染也在逐年增加,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突出,反過來又制約著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為了讓畜牧業繼續發揮富民作用,蓮都按照循環農業理念,積極創新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蓮都首創的“養豬上樓”模式,將傳統“吃、住、排”一體的單層豬舍改為生活、排放分離的雙層豬舍。豬仔全部養在乾爽環保的閣樓上,樓下放置發酵床墊料,豬的排洩物落於發酵床上經翻混機均勻拌料,可以快速與墊料內的菌種進行發酵。

“‘養豬上樓’模式改變了以往豬欄又髒又亂的局面,實現了無排放、無汙染、無臭氣的‘三無’生態養殖。”談到自家的“養豬上樓”模式,浙江麗水意鑫牧業有限公司陳小平欣喜地介紹道,“這種閣樓上養豬的方式不僅解決了汙染問題,而且還冬暖夏涼,所以豬仔很少出現感染的問題,養出的豬仔非常健康。”

截至目前,蓮都推廣該模式成效顯著,已實地推廣應用15家養殖場,實現規模千頭以上養殖場全覆蓋,佔全區生豬養殖總量的三分之二。

除了“養豬上樓”,蓮都創新推出了“水禽旱養、趕鴨上架”這一生態養殖技術,做到“離河養殖、雨汙分離、汙水消納”,實現水禽糞便汙水零排放。目前已推廣5家,養殖量佔全區水禽總量的50%左右。

鄭玉萍家庭農場是蓮都區“水禽旱養”的一個試點,建有旱地鴨棚離地分層式漏糞欄鴨床2000平方米、鴨運動場1000平方米,配有一個循環遊泳池,還有汙水沉澱處理池120平方米,養殖鴨子6000羽。

“現在掀開漏縫網床,就可以將鴨排洩物進行旱地清掃,變為有機肥。還有一部分進入水體的糞汙可以通過三級汙水沉澱處理池進行沉澱,最終的汙水會通過管網灌溉生態消納種植基地,有效地將糞汙進行無害化處理及資源重新利用。”農場主鄭玉萍表示。

近年來,蓮都還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以沼帶畜、以畜促沼,促進沼液澆地、幹糞沼渣肥田、沼氣取暖發電,實現“三沼”綜合利用,建立“豬—沼—作物(果園)”生態循環示範基地。

“我們通過引進‘沼氣發電設備’,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生產、飼料廠及生活用電需要,沼液還通過管網、槽罐車進入碧湖園區種植基地進行灌溉。”浙江湍峰畜牧有限公司陳潔表示,公司運用“豬—沼—菜”循環模式生態養殖,真正實現了豬場汙染零排放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