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型为普惠幼儿园受阻碍

文章转载于公众号:民教投幼教专栏(id:minjiaotou-kids)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9〕3号(下称《通知》)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小区配套幼儿园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政策大方向已经明确,

有一些具体问题老百姓非常关心:

什么是普惠性幼儿园?

老百姓什么时候能受益?

移交有哪些障碍?


1、让学前教育 恢复公共服务属性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治理政策的一部分,其实这一政策原来就有,只是执行落实得不好,此次是再次重申。

《通知》要求,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应按照规定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未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应限期完成移交,对已挪作他用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收回。陈志文指出,小区配套的校舍等各地规定细则不同,但过去原则上都是需要交给相关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但各地负责部门落实不力,开发商也没有遵守相关规定,造成事实上这部分公共设施变成了部分人牟利的工具,很多都变成了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私立学校,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

“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公共设施,交给办高价的私立幼儿园、私立的学校,损害的是谁的利益?更何况有些当初出租甚至出售给私立学校,本身就是违规的。严格讲,应该追究当年这些相关人的责任,而不仅仅是限期交还教育行政部门的问题。”陈志文如是说。

2、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亟待明确区分

如何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幼儿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试图从政策中寻找答案。2016年底全国人大制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操作角度提出了民办幼儿园里营利和非营利的概念。从理论概念上分析,学校本身通过办学获得收益、办学者从投入到收益有增值就是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指主办方以捐赠方式办学,办学主体的钱投入进去不追求取得收益。

而在操作角度看,民办学校可以自愿申报营利或非营利,政府相应给予支持。例如,营利的民办学校要收税,政府给予的优惠条件相对少于非营利民办学校。但后者办学方将不拥有自己的产权,无论投入多少,产权都属于社会。

但储朝辉发现,区分界定营利与非营利幼儿园的有关文件尚未通过。幼儿园登记不需要申报营利和非营利,而普惠性幼儿园的前提是非营利。具体如何操作?目前未有规定。

储朝辉分析,区分界定文件推迟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民办幼儿园的收益不少都投入到了办学中,不断滚动。有关部门要区分二者,首先要核定资产。而这涉及到为全国17万所幼儿园登记、估价。这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操作。

而在更多人的通俗认知中,“民办园”往往是高价、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的代名词,而“公办园”则是低价、放心的象征。河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解慧说,无论是公立园还是民办园,财政都按照注册儿童人头进行补贴。根据河南省的有关规定,2019年起,河南省省直幼儿园有十一家是按照生均8000元/年的标准进行补贴的。但民办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很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较低,流动性很大。后者办学方从买地、盖房、设施等环节都要投入,对成本回收、盈利等都要算资金帐,不能不顾资金压力。种种原因决定了一些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收费和公立园一个学期的收费水平接近。

解慧坦言,各地公办幼儿园的公开招教考试有获得“编制”的机会,且会合规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待遇问题有所保障,因而公办幼儿园的教师资源相对并不紧缺。

3、移交过程中 会遇到哪些阻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树德指出,根据《通知》,配套幼儿园的产权无论属谁,都应在今年6月底前交给教育部门进行管理,教育部门将是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唯一合法的管理者。但在移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王树德表示,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问题,司法实践当中业主和开发商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业主普遍认为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属于业主共有,而开发商则认为自己是投资者,应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享有收益。

根据相关规定,个别地区政府在供应土地时与开发商约定了配套幼儿园应该归属于教育部门。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尚未办理产权分割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否可以直接办理产权移交?已经登记在开发商名下的幼儿园移交是否需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过程中所产生的税费应如何缴纳?都需要相关制度予以明确。

储朝辉提醒,大多数民办幼儿园主体是投资办学,不希望移交产权。在中国私有产权保护仍在摸索的情况下,希望这些幼儿园把产权变成社会产权,不具有持续性。而全部依靠财政补贴筹办公立园更为不现实。

“地方拿不出钱,可能会采取强制的办法让民办幼儿园变为普惠园。”储朝辉提醒,民办幼儿园可能为了成本牺牲教学质量甚至关门大吉,这样对学前教育总量更是起到消极作用。

另外,小区配套幼儿园在移交中的房屋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租赁配套设施改建的幼儿园。原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说,据他了解,一二线城市很多的土地出让已明确规定要移交幼儿园,房地产开发商多数不具备办学条件和能力,实际自己办幼儿园的很少,配套幼儿园产权最后都会转移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能存在问题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通知》是在补目前房地产市场配套的一些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