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导读:许多管理者都对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很头疼,明明要求这样做,可下边偏偏那样做,明明要求做到十分,可结果往往是七分;无奈之下,只好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的政策初衷和管理意图老是在执行中被扭曲、被削弱、被打折。

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怎么办?“不换思想就换人”?可问题是,换人就一定灵光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起不到作用,只能说明利益机制出了问题。

案例:

秀尔美容连锁(这里应企业要求,采用化名)有七十多家分店,由于门店业务简单,核算方便,以往实行的是利润分红制,门店优秀员工共同分享该门店利润的10%,年底核算,第二年分12个月发放。


但时间一长,问题便凸显出来。

1、各门店因所处商圈、客户积累等不同,情况千差万别,都按10%拿分红,有些店坐着也拿高收入,有些店跑着也难比肩,“结构性激励失衡”,好店觉得没劲头,差店觉得没奔头;

2、虽然公司领导再三强调要做好客户拓展和客户服务,但因为利润的来源有各种可能性,可以来源于赚该赚的、省该省的,也可以来源于赚不该赚的、省不该省的,可以从十个新客户身上挣,也可以从一个老客户挣,奖金只挂钩利润,大家自然对开拓新客户没动力,一味诱导老客户多消费,甚至忽悠老客户,最终导致客户流失严重。

3、此外,门店奖金分12个月发放,激励的及时性非常差,员工每个月拿到手的奖金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显然,利益机制不顺,公司领导成天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也没用。

鉴于此,戴天宇老师提出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将门店分红方式调整为:

门店分红=(利润存量×10%+利润增量×30%+利润超量×100%)×客户黏度系数

其中,考核周期从一年缩短为半年,门店利润存量=前半年利润;利润增量=本半年利润-前半年利润;利润超量=本半年利润-门店利润历史最高记录值;客户黏度系数=(本半年老客户到店总次数+本半年新客户到店总次数×3)/前半年客户到店总次数×2。


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解决“结构性激励失衡”问题,驱策马儿放开跑,原来基础差的门店拼命向前冲,好店也想“更上一层楼”。

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另一方面,公式中加入客户黏度系数,给马儿带上嚼子,引导其按正确的方向跑。

门店的分红比例虽然增加了,但如果不按照公司的经营方针做好客户拓展与客户服务工作,客户不爱来,黏度系数低,门店即使赚再多的钱,分到手的也有限,贪小失大,自己看着办吧。

制度优化后,管理层再也不用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意图却自动自发地实现了。

调整制度控制参量与制度目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使制度目标顺畅达成甚至自动达成,这便是制度设计的第三种简便办法——“优化”。

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制度目标的自动达成,是需要动力的,动力不是靠口号激发的,而是来自于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及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牵引着制度在演进中自动趋向均衡状态,亦即给定的制度目标。

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里“令不行、禁不止”的问题?


同样,要想制定出自运行的制度,也得到更深层次的利益层面上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即要弄清楚:博弈各方都是谁?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如何将他们的利益诉求转化为制度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