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那些春晚的“第一次”

滿滿的都是回憶

從1983年首次亮相以來,央視春晚給觀眾留下了太多歡笑記憶。快跟我們一起去回味央視春晚帶給我們的“第一次”。

第一屆春晚

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是第一屆央視春晚,也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里程碑。本屆春晚由黃一鶴、鄧在軍擔任總導演,引起了極大反響。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屆央視春晚只有區區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職人員、200名現場觀眾,卻開創了很多項“第一次”:第一次實現現場直播、第一次讓觀眾參與點播互動、第一次設立晚會主持人……此後,黃一鶴又四次執導央視春晚,至今仍是執導央視春晚次數最多的導演。

第一位女主持人

首屆春晚的主持人為王景愚、劉曉慶、馬季、姜昆。其中,當年28歲的劉曉慶由於在電影《小花》中的出色表演,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明星。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當晚,劉曉慶既當主持,又獨唱了《絨花》和《盼紅軍》兩首歌曲,她在晚會上穿的兩套衣服之後也被仿製成“曉慶衫”在全國各地熱賣。

第一次唱響《難忘今宵》

《難忘今宵》無疑是觀眾最熟悉的春晚“主題歌”。這首飽含情感的歌曲是著名詞作家喬羽和曲作家王酩聯手創作的,由李谷一在1984年的央視春晚上首唱。從1984年到2011年,《難忘今宵》唱響了二十幾年的春晚。這首歌最初幾年是由李谷一一個人演唱,後來成為群星演繹。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喜劇小品”誕生

在1984年的春晚舞臺上,還有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喜劇小品”——《吃麵條》。陳佩斯、朱時茂用滑稽、誇張的表現形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次出現港臺歌手

1983年的首屆春晚上,來自臺灣地區的演員林麗芳現場表演了詩朗誦,形成大團圓的局面。但真正引起轟動的則是亮相1984年春晚的香港歌手張明敏。作為央視春晚邀請的首位香港地區歌手,身著中山裝、戴著眼鏡、貌不驚人的張明敏演唱的那首《我的中國心》拉近了全世界華人之間的距離。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次出現高空雜技

1985年春晚中首次出現了高空雜技,王景愚獨具匠心地將啞劇與雜技相結合,與雜技演員張小卉合作表演了《悠繩》。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次出現外國明星

第一位登上春晚的外國明星,並非被國人熟知的大山,而是來自南斯拉夫的相聲演員卡爾羅。1988年春晚,卡爾羅同中國相聲演員常寶華等表演了群口相聲《對話趣談》,拉開了外國人上中國春晚的序幕。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次開設分會場

1996年,除了北京主會場,央視春晚還分別在上海和西安設計了分會場,第一次實現跨地直播,衛星連線。2002年,央視春晚第二次設立分會場,讓北京、上海、深圳進行三地互動。

那些年的春晚,滿滿都是回憶:許多“第一次”你還記得嗎?

第一次開門辦春晚


2005年,央視首次實行“開門辦春晚”,就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一段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21位聾啞姑娘共同演出的舞蹈《千手觀音》,以其巧妙的構思,整齊劃一的動作,成為當年春晚上最受歡迎的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