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甩賣資產回籠千億現金 萬達商管IPO仍遙遙無期

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似乎仍在煎熬中度日。

王健林甩賣資產回籠千億現金 萬達商管IPO仍遙遙無期

始於2017年6月的萬達股債雙殺風波之後,負債逾4000億的王健林推動了萬達產業輕資產轉型,頻頻甩賣近千億資產去地產化。與此同時,集團架構重整,從集團到商管、電影等板塊,無一不進行變革。

然而, 截至目前,已經在A股IPO排隊逾三年的萬達商管仍然停留在已反饋階段。另一家A股公司萬達電影(22.780, -0.78, -3.31%)收購萬達影視的重組,已經歷時16個月三易重組方案,交易價格從372億元縮水至116億元,至今也未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

不到兩年時間,曾經的首富早已失去寶座,面對前路未卜的處境,不知王健林何去何從?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萬達集團還在甩賣資產。

11月16日,萬達集團同意將位於美國加州比弗利山莊一地塊出售給英國倫敦一家房地產公司。此外,萬達集團位於芝加哥的萬達大廈項目似乎也已有買家在洽談之中。一旦交易完成,萬達集團的海地產項目將全部清盤。

其實,去年6月,萬達集團上演了股債雙殺風波。一個月後,萬達集團便開啟甩賣資產模式。在國內,萬達先後打包出讓13個文旅項目及77家酒店、出售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等,在海外,萬達相繼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處海外資產,並將大多數業務移回國內。

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上述資產出售萬達集團“回血”近千億元。

此外,萬達集團在內部實施了架構調整,集團劃分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四大產業板塊。

11月14日,北京一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萬達集團近一年來的產業調整,除了在降槓桿外,更多的是在輕資產轉型,去地產化,其目的可能是推動萬達核心資產萬達商管A股上市。

不過,自2015年9月向證監會申報並實施預披露後,至今已過三年,萬達商管依舊在排隊候審中,目前處於已反饋階段。

上週,針對萬達集團甩賣資產及萬達商管IPO事宜,長江商報記者向萬達方面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時止,尚未收到回覆。

海外地產項目或將清盤

去年7月啟動的甩賣資產行動還在持續。長江商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萬達集團頻頻出售海外地產項目。具體為,今年1月16日,出售首個海外地產項目萬達·倫敦ONE60%股權給富力地產,另外40%股權仍由萬達香港持有。此次交易價格為3560萬英鎊,同時,富力同意代表倫敦項目公司向萬達酒店償還債務約1.59億英鎊,兩項合計為17.21億元。倫敦項目系萬達於2013年斥資10億英鎊買入,為萬達集團的首個海外項目,也是萬達集團高檔酒店全球化佈局的開始。

今年2月15日,萬達又以約為50000萬歐元出售了馬德里競技俱樂部17%股權。3個月後,萬達再次大甩賣。其在澳洲黃金海岸項目及悉尼項目也被出售,價格為3.15億澳元。此次的接盤方為玉湖集團,玉湖集團還需向萬達集團償還債務8.15億澳元,包括現有貸款及額外貸款。

今年9月18日,萬達集團還向三五集團出售位於芝加哥的摩天大樓。加上去年出售的西班牙大廈,至此,萬達集團位於海外的地產項目僅剩下位於芝加哥的萬達大廈。

公開消息稱,就是這最後一個海外地產項目,已有買家正在洽談中。如果交易完成,意味著萬達集團的海外地產項目將全部清盤。不過,關於出售芝加哥項目事項,長江商報記者未得到權威消息印證。

除甩賣海外資產,萬達集團還同時處置國內資產。最為矚目的是去年7月19日。萬達與融創、富力上演了一場世紀交易:萬達將77家酒店賣給了富力地產,交易價格為199.06億元,以438.44億元將13個文旅酒店項目91%股權賣給了融創,合計金額為637.50億元。

今年10月29日,萬達又將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出售給融創,融創的代價是支付62.81億元。

顯然,上述資產出售並非萬達處置資產的全部。僅上述資產出售,其交易價就達811.25億元(芝加哥萬達大廈項目尚未出售、芝加哥摩天大樓售價不詳)。以此看來,大甩賣後,萬達集團回血接近千億元,資產結構急劇改善。

架構調整實現去地產化轉型

萬達集團大規模甩賣地產項目,或是其極力推進去地產化的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從1992年開始成立大連萬達地產集團的王健林藉助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興起之機,不斷將萬達集團做強做大。

從萬達集團發展軌跡看,2012年之後,王健林更多地將目光瞄準海外,並開始大規模收購。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萬達進行了23筆海外投資併購,涉及資金總額約2000億元。

至此,萬達建立了涉足地產、文化影視、商業、金融等多個業務板塊的資產規模近萬億元的資產帝國。

針對去年以來萬達集團“買買買”模式戲劇性地逆轉為“賣賣賣”模式,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除了受傳言中監管層排查其銀行授信等因素外,萬達運營風向突變或是在去槓桿、去地產化。通過處置地產項目,實現輕資產轉型。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萬達集團內部實施了架構調整,此前,萬達集團旗下四大產業集團為商業、文化、金融、網科。其官網顯示,如今,四大產業集團調整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曾經的網科集團退出。而最大的變化是商管集團成立。根據今年初王健林在萬達集團年會上講話,商管集團定位於純粹的商業物業持有和運營管理商,萬達的地產業務由獨立的地產集團運營。今年3月,萬達商業更名為萬達商管。

萬達官網顯示,地產集團開發的產品包括萬達廣場、萬達酒店、萬達城、萬達茂等商業地產產品,以及萬達旗下的住宅項目。可見,通過架構調整、資產處置,萬達集團似乎已經實現降槓桿、去地產化目的。

上述券商分析稱,除了自身處於降槓桿需要外,萬達的去地產化似乎是為了萬達商管迴歸A股。

萬達商管IPO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一直在努力推進的萬達商管IPO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2016年9月20日,在港股上市637天后,萬達商管正式退市。退市後,萬達商管選擇了直接IPO的上市之路。

證監會官網顯示,2015年9月2日,萬達商管向證監會進行了申報,並於2個月後的11月13日進行了預披露,正式加入IPO排隊大軍中,擬上市地為上交所。2017年3月3日,萬達商管的審核狀態從“已受理”進一步到“已反饋”。

今年11月,萬達的上市進展出現了“異動”。11月1日,證監會披露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萬達商管“進步”至“預披露更新”,這意味著其上市獲得重大進展,距離上會審核只剩下最後一步。同時排隊的富力地產等仍為“已反饋”狀態。

然而,一週之後的11月8日,證監會更新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萬達商管“退步”至“已反饋”。11月16日的更新中,萬達商管依舊處在“已反饋”階段。這意味著,排隊已經三年有餘,萬達商管上市仍處在“已反饋”階段,距離登陸A股還有一段距離。

萬達商管是萬達集團核心資產,截至2017年底,已在全國開業北京CBD、上海五角場等235座萬達廣場,持有物業面積3151萬平方米,年客流31.9億人次,商業地產及租金收入合計12380.60億元。今年計劃開業52座萬達廣場。

值得關注的是,萬達商管港股退市時,曾與投資者簽訂有退市後滿兩年或於2018年8月31日前在內地主板上市的上市對賭協議,如果回A失敗,將要進行股權回購,並支付利息,本息合計超300億元。而在今年3月,騰訊聯合蘇寧、京東、融創投資340億元收購了萬達商業約14%股權,這與當初港股私有化之時的成本相當,似乎是騰訊等接盤了前期的對賭協議。騰訊等入股又有了新的協議,如2019年租賃淨收益要達到130億元、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等。

針對萬達商管IPO進展緩慢,一投向人士稱,近年來,A股IPO基本上未對地產企業開啟,萬達大幅度轉型去地產化,其目的也是為了適應A股IPO環境。在其看來,隨著萬達商管轉型成功,時機合適的話,萬達商管的上會不會太遠。

萬達電影百億重組205億商譽面臨減值 309億影視巨無霸或導致市場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