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逆差擴大,難道“廣場協議”要故伎重演?

貿易逆差,簡單解釋就是一個經濟體在一段時期內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的情況。一般可表示為一個經濟體對外貿易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存在經濟的影響。

對於美國貿易逆差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水平,達到6100億美元。對比2015奶奶美國貿易逆差5020億水平,足足增加了1000億美元。

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多人說是老特白忙活了,這兩年一直想改變的事情卻原來越惡化,還不如不改變。

從市場的角度講,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貿易體,存在貿易逆差,並不少見,很多年份上都出現過鉅額的貿易逆差。

甚至,在1985年時為了更好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局面,以及更好的解決美國財政赤字的劇增,沒有找來了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簽訂了“廣場協議”,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有序的貶值,促進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銷售,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逆差以及財政赤字問題。

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水平,再一次被廣泛關注。

美國貿易逆差擴大,難道“廣場協議”要故伎重演?

就美國貿易逆差而言,個人是這樣看待的?

1、美國雖然有著鉅額的貿易逆差,但不代表美國不賺錢。

單一看待美國貿易逆差,只能說明現在美國向世界出售的商品總額小於進口總額,並且逆差擴大。但是,沒有具體說明美國是不是賺錢的。

很難理解?

比如,在美國的一件產品,成本是100美元,但是銷往世界則為500美元。但是,其他經濟體向美出售的商品呢?成本是100美元,大師銷售的價格卻之後105美元。

雖然從總額度上看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至6100億美元。但是,美國會是虧錢的?並不一定。

美國商品的毛利率、淨利率更高,不一定虧錢。

比如出口10000億美元的商品,成本是2000億美元,賺了8000億美元。但是進口了16000億商品,而其他經濟體可能僅僅只賺到了800億美元。實則美國還是賺錢的。

所以,看待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不能單一的從數字上看待。

2、美國處於復甦階段的經濟臨近尾聲,世界各經濟體出現復甦的局面正在出現。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並且席捲全球,導致世界性金融危機。

但是,美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美元作為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且計價石油。通過幾輪的“印鈔機”,很快就脫離了金融危機的影響。

2009年便觸底反彈,並且開啟了十年長牛的壯舉。那哪是次貸危機,明明就是一次“回調”。但是,將世界經濟卻帶入了深淵,自己通過美元的優勢,拍拍屁股,繼續發展。

所以,從經濟的層面看,2011年時美國就早早的進入到了經濟復甦階段。但是世界2011年時還在“掙扎”,甚至2010年時歐洲還爆發了歐債危機。

自2015年以後,世界通過低利率水平以及各項QE印鈔票,刺激的經濟手段、積極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以經濟層面上也開始出現了復甦。

美國早早的進入到了復甦階段,而世界其他經濟體才剛剛進入到復甦階段,也就有著將商品更好佔據國際市場的需求,拉動經濟繼續增長,促進出口貿易。

在其他經濟體的需求下,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升值,降低了商品價格優勢。所以,消化著更多的來自於世界的商品,貿易逆差的額度也就在增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