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话”才是国际化

想必各位已经看过了百岁山因赞助澳网而闹出的“笑话”,但其“余波”似乎还在影响世人的“玻璃心情”。我想趁机会“幸灾乐祸”一把。

自称“水中贵族”的百岁山,其“贵”有三:精神、品质和家园。由内而外的“贵族气质”,使“水中贵族”顺理成章地成为百岁山的昵称。百岁山自己的这些文化,说白了只为一件事情做铺垫:定价。一瓶百岁山,少说也要四块钱,在车站、机场或人烟稀少的商城和小卖铺,或许价格还会翻倍卖出。

你喜不喜欢澳网没关系,你爱不爱国也没关系,你喜不喜欢“水中贵族”也没关系,但你不喝水恐怕跟你的生命状态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喝“水中贵族”,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依云、康师傅、乐百氏,甚至屈臣氏......选择相当多,至少在价格上慢慢都趋近“贵族”。

百岁山这滴“贵族水”,它的渗透力似乎远远超过了其他同行品牌,几乎可以说渗透了国内外的主要市场。

谁家“话”才是国际化

人体本身就是个“水货”,没水可真活不下去。

百岁山能够渗透国际市场,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好事。国际化,几乎是所有企业的理想。但是,国际化之路并不好走,因其深受文化冲突左右。“文化冲突”包含很多内容,但最易引发的“冲突”,无非彼此的“玻璃心情”;在很多并不了解中国的洋人眼中、意识里及思维模式中,中国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也是一个曾被洋人的先民糟蹋得一塌糊涂而至今仍不该翻身的国家,更是一个很有可能对洋人世界构成威胁的国家(这是洋人在算“历史旧账”,不慌才怪)。也因此,企业的国际化,常常引发国际“笑话”——洋人不买账,国人不理解。

很多国内响当当的企业品牌,一走出国门,欢天喜地的同时,也就掉进了是非漩涡;欢天喜地是企业自己的表现,而漩涡则是番邦的揶揄。当然,个别企业在国内无所作为,弄个烂摊子忽悠了国家财政,也赚足了老百姓的血汗钱,需要“金蝉脱壳”时,就会借壳走上国际化之路,然后再在国外搞个烂摊子,把几乎所有带有“中国”二字的企业名声都给搞臭,最后灰不溜秋地“撤”回来,摇身一变,变卖所有家当,利益相关者照样“天天过年”,自身并没多少损失。可是,这个做法确是拿着“中国”这个金字招牌在国际上丢人现眼。中国式爱国跟中国式买房一样,“一窝蜂爱国”才是正常表现,所以不明真相的爱国群众,就以咒骂企业的办法,实现自己爱国的理想。

类似情况确实存在,但对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化这条路上,真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很多代人不懈的努力。某些企业确实不地道,对自己的员工都不够意思,走出国门的情况就可想而知。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中国企业其实一直在摸索国际化进程,而之后又为“本土化”操碎了心;而洋邦不买账的主要原因,无非“文化冲突”所致。

谁家“话”才是国际化

水利万物而不争。

百岁山赞助澳网,只是融入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百岁山赞助的世界性“顶级赛事”绝不止区区一个澳网。然而,百岁山这个“水中贵族”在澳洲遭到“贫民”待遇,到底是洋人的玻璃心受到了刺激,抑或洋人一贯罩在有色眼镜下的红眼病又犯了,还是百岁山拿着从国内消费者身上赚到的钱在国外买了个“玻璃心情”?

很显然,这又是“文化冲突”在作祟。百岁山图名,澳网图利,双方私下的“交情”,在洋人眼中却成了矫情。对百岁山而言,好似“老鼠钻进风箱——两头都不讨好”——国外,洋人抵制“中国水”,哪怕“贵族”也不行;国内,感慨花四块钱才能喝得起一瓶“水中贵族”的消费“贵族”们,嚷嚷着此后再也不买百岁山,大有不想再要他们“贵族”头衔的意思。这一点,百岁山兴许早有所料,但也可能出乎所料。

“水中贵族”的遭遇或可“幸灾乐祸”,但别急着“落井下石”。号称“顶级赛事”的澳网,在那些玻璃心洋人消费者的“胡闹”下,反倒为百岁山做了一次真正的国际性宣传——这可谓百岁山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最得意的一步。因此,对企业本身来说,几百万(美元)的赞助费不算白花,而想法子安抚国内消费者的“玻璃心情”则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洋人势必要为自己的矫情买单,因为他们卖给我们的东西,兴许只是“贫民”产品,而我们往往拿出“贵族”产品款待他们,他们却要倒打一耙,这显然是给“地球村”抹黑,在人类渐渐走进“同村异种”的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无疑是“倒行逆施”之举;名为“洋人”,实乃咬过吕洞宾的那只狗的“远亲”。

洋人说中国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严重到“贵族水”都不能喝,好像洋人一条烂命重于十三亿条人命似的;这只是他们眼中的“中国”。诚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犯过污染自身环境的错误(“雾都”的部分名声不也是工业发展的结果么),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为房贷等问题操碎了心,但少有人因喝了脏水而丢了性命;即便在极其缺水的贫苦地区,老百姓喝碱窝窝里的苦水也有好多代人的历史,看上去非常贫民,但在没人关心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坚强地活着,并不比“贵族”矮半截,而这样的“惨状”现在也正在改变。

谁家“话”才是国际化

想玩水,先得“上善如水”。

百岁山作为“水中贵族”,洋人不买账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贵”得不纯粹,而在于内心的不平衡;换句话说,他们的“玻璃心”正在经受能否撑得住破裂的严峻考验。在大多数洋人眼里,中国永远就该是洋人先民欺侮压榨抢夺侵略的那个样子;洋人自己是上帝的子民,而中国人是上帝的“弃民”,“贵族”也是被遗弃的一族,根本入不得洋人的狗眼。洋人能给我们输出他们的垃圾就很嗨皮,但我们能给他们输出“贵族”就很郁闷,因为他们的垃圾眼看就要滞销。

如果人类真要互相为敌,把今天地球的“惨样”说成发展中国家污染和破坏的结果,那我觉着大家从此就没法过太平日子了。中国人懂得工业救国的道理,还不是从洋人身上学来的?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足供大家吃饱喝足,干吗还要造出枪支坦克大炮?中国人的祖先发明了火药,或许一开始只为了制造更好看的“浏阳烟花”,并非为了挑起战端。若非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旧中国的大门,中国人一定不会特别喜欢洋人的那些侵略装备。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强调压制人性欲望,而洋人喊着要解放个性,释放荷尔蒙,这下好啦,全世界都在拜金,也都比赛似的释放荷尔蒙,而又为“文化冲突”伤透了脑筋,分明是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半斤嫌弃八两嘛!

而几乎所有“通用”的国际规则和惯例,好像没中国什么事儿似的,“洋龟腚”唱主角,我们要撵着洋人“国际化”,撵上了又嫌我们速度太快,而速度太快,好似恰巧暴露了我们的“野心”。洋人这个套路,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他们有“前车之鉴”,所以才有今天各种“中国威胁论”;也正因此,东洋西洋不时地穿一条裤子欺负我们,想想东洋人那体格儿,竟敢穿西洋干爹的裤子,真是勇气可嘉啊!

谁家“话”才是国际化

H和O中间,最是夹着个“2”。

话说回来,百岁山这次赞助澳网的“笑话”,给中国企业(家)什么启示?愚见加偏见,百岁山花那么多钱赞助一个号称“顶级赛事”的澳网,倒不如给贫困地区建设一所像样的学校(幼稚园中小大学抑或职教皆可),只要不打着“为国为民为教育”的旗号收取高昂费用,我相信无论是表率作用还是历史传承意义,都将大于赞助一个没多大意义的澳网。毕竟,世上那么多体育赛事,少个澳网也不会无聊死很多中国人。然而事实是,中国教育资源不均和教育唯利是图的一面,确让人既难受又难堪。比起凑澳网的热闹,中国的教育现状才更加无聊。作为“贫民”消费者,我因此也非常理解那些嚷嚷着再也不买“水中贵族”的喷友的心情。

那些只会赚国内的钱,转而拿钱出去舔“洋腚”的企业(家),对于污染和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一事,该有“自知之明”,出来混早晚要还;而格局大一点的企业(家),要融入国际化,当然还不能一味迎合“洋龟腚”,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力和口碑“亮瞎”洋眼;至于打着“国”字旗号的企业,更不能靠着大树好乘凉,腆着脸把“少亏损”说成“盈利”,从而发出“造福了国民”的感慨,云云;背靠一个泱泱大国,在突破“洋龟腚”桎梏之路上走得那么萎靡,而在招人时嚷嚷着非985/211不招,到底要多厚的“实力”才搞出如此囧人的“龟腚”?跟洋人的“文化冲突”尚未解决,自个儿倒先出了不少“洋相”,想想真是醉了。多把精力放在将中国话变成符合“洋龟腚”的国际化研究和努力上,不也很好么?

百岁山只是个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化的“缩影”,还有更多企业(家),眼中虽有国际化,但扛不起国际化的大纛,更负不起振兴民族实业的重任,他们最轻车熟路的“盈利模式”,无非摆地摊的小聪明,能多坑(贪)自己人一个是一个,仅此而已。

在“文化冲突”显眼的国际化进程中,洋人的狗眼,国人的“洋相”,其实都给自身的“国际化”埋下了祸根。造物主的“初心”是,这个世界本该是多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