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申論熱點:故宮母嬰室體現人性化服務

2019國考申論熱點:故宮母嬰室體現人性化服務

|背景鏈接*

2018年“十一”長假前夕,故宮的一則舉動,對遊客而言堪稱暖心。據媒體報道,為給帶嬰幼兒參觀的觀眾提供一個潔淨舒適的哺乳、護理與休息場所,北京故宮博物院首次開設母嬰護理室。此次開放的母嬰護理室,位於故宮中路乾清門廣場西側的隆宗門內,軍機處南側。故宮博物院在做好古建築維修保護的前提下,設置了一處集哺乳、休息、文化創意體驗於一體的母嬰護理和休息場所。

|公考角度解析*

[提出觀點]

現代社會,母嬰護理室已經成為城市公共設施建設不可忽視的部分,也是城市文明和人文關懷的標尺,各級公共場所管理部門要像故宮這樣,重視婦女兒童衛生設施問題,讓景區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綜合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旅遊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但說到旅行中令人頭痛的事情,其中之一大概就是“母嬰室”難尋。母親帶著嬰兒,要哺乳、換尿片、整理衣物和休息,環境還要求潔淨、舒適和安全,要求頗高。從實地情況看來,故宮這個集哺乳、休息、文化創意體驗於一體的母嬰護理和休息場所,達到了上述要求,為觀眾提供了十分全面、貼心的服務。

在各方呼籲下,不少城市的公共場所,也紛紛配置了母嬰室。然而,內部設計和設施,以及服務管理卻參差不齊,有些國內的機場和火車站的母嬰室形同虛設。母嬰室缺乏,其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別是對像故宮這樣的景點而言,日均遊客上萬,母嬰室的需求也是部分遊客的剛需,沒有母嬰室一定程度上講未嘗不是景區配套服務的缺陷。

近兩年,各地景區都興起了“廁所革命”,景區公廁的硬件設施和日常管理在整體上都有了明顯提升。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部分公廁探索配備母嬰室,為有需要的遊客提供便利,讓母嬰室像公廁一樣,成為景區公共設施的標配。

[對策措施]

各級公共場所管理部門要及時制定母嬰室建設標準,針對觀眾需求不斷完善各類服務措施,努力改善公共場所中的兒童設施條件,不斷解除殘疾人、老人、婦女和幼兒等弱勢群體的後顧之憂,彰顯社會的人性關懷和文明進步,促進母嬰權益保護機制。

要加強母嬰室的日常管理維護。不少城市公共場所的母嬰室,都不同程度存在著管理疏忽,甚至落滿灰塵,成為擺設的尷尬,如此既浪費資源,也破壞了社會對母嬰室應有功能的期待。所以,母嬰室的硬件投入只是一個方面,管理水平也得匹配現代化的水準。

東方網:故宮母嬰室,人性化服務的樣板

光明日報:故宮開設母嬰室樹立了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