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殘陽枯懸古渡

絕域風囂雲駐

遙望玉關柳

誰言孤城日暮

何處

何處

催馬陌刀問路

——牧漁子憶西域訪古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公元808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寒風肆虐,已經孤懸西域近半個世紀的唐軍退守到龜茲最後的軍堡之上。受傷的戰馬啾啾嘶鳴,破碎的戰旗獵獵迎風,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率領幾百將士,跪倒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東拜長安,遙祝大唐江山永固,“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這位老人便是年逾七十的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他的叔父是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將郭子儀。盛唐年間,還是愣頭小夥的郭昕,在郭子儀的推薦下,從軍入伍,遠征西域,為大唐擔負起開疆闢土的歷史使命。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從此之後,長安已是夢裡鄉。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那時候誰又能想到,一場安史之亂使大唐千瘡百孔,西域守軍回師救援,獨留郭昕擔任西域留守。土蕃人趁虛而入,攻下河西走廊,兵至西域,郭昕留守唐軍斷絕了和大唐內地一切信息,以至於朝廷根本不知安西諸鎮還在唐軍的控制之下。直到十五年後的公元781年,郭昕聯合北庭節度使李元忠一起派遣使者繞道回鶻回到長安。看著幾個衣衫襤褸的將士,朝廷上下無不慟容,文武百官潸然淚下。但這又能怎麼樣?已經被打殘廢的大唐還在為了防範吐蕃人的進攻而疲於奔命,哪還有力量救援西域?除了封官加爵的精神鼓勵之外,西域孤軍只能自力更生,自生自滅。眨眼的時間,唐軍在西域又堅守了27個年頭。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龜茲的城堡之上,老將軍郭昕把自己的寶刀遞給了一個叫謝長安的年輕人,“孩子,我已經走不動了。如果你能回到長安,就把這把刀交給朝廷。如果你回不到長安,就用這把刀在戰場上替父報仇。”這是在西域最後一支大唐陌刀隊,謝長安的父親就是陌刀隊的成員,前日的戰役剛剛戰死。謝長安的祖父跟著郭昕將軍當年來到西域,從此之後少小離家老不回。謝長安的父親出生在龜茲,他的母親是一個鐵勒姑娘,回到長安是他們祖孫三代的夢想。目前剩下的唐軍中,象謝長安這樣的年輕人只有幾十個人了,都是西域唐軍的第二代、第三代,其餘的皆是白髮蒼蒼的老兵。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蕃兵臨城,陌刀出鞘,魑魅弄塵,悲風揚沙。大唐陌刀隊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捍衛著最後一寸土地,守衛著忠貞不屈的大唐國魂。他們耳邊還縈繞著將軍給他們講的故事,幻想著大漢帝國“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壯舉,可惜他們等來的只有土蕃人的虎狼之師。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一個老兵拖著受傷的腿爬上城頭,把大唐的旗幟最後一次插在最後一個城頭之上。他知道他們已經活不過明天,但他還是想把軍旗舉到最高的地方,讓它能和萬里之遙的長安城頭大旗一起飄揚。最後一罈酒在城頭打開,這酒香是長安的味道,瀰漫了整個軍堡,整個龜茲,整個西域。最後一碗酒喝進去的是濃濃的鄉愁,迸發出來的是震天的怒吼。豺狼蜂湧,猶如潮水!陌刀過處,血舞雪飛!鐵弓灑下忠義箭,陌刀舞出大唐魂。這是亙古至今,華夏曆史上平均年齡最大的一支部隊。但他們仍在已被攻破的城門內列陣待敵,從頭頂上掀掉烏泥漬漬的頭盔,在雪地上擦亮鏽跡斑斑的陌刀,不畏強敵,以排山倒海之力綻放著大唐男兒的血性,敵軍入陣,人馬俱碎。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威武郡王郭昕老將軍知道,唐軍在西域的歷史即將就此終結了。是因為他,因為他的存在,讓守留唐軍在西域又苦苦支撐了42年。他們墾荒屯田、鑄幣營商,一個個忠魂埋骨黃沙,但大唐男兒決不做降兵。君不見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持節不變;君不見耿恭西域孤城食虜肉,悲歌玉門;君不見多少個當年的小郭昕弱冠系甲請長纓;君不見一代代大唐陌刀手絕域輕騎催戰雲。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喊殺聲、嗷叫聲漸息,一代忠魂已成仁。老將軍拖著風殘之軀登上最高的那塊盤石,他仰天大笑,笑聲震得馬背上的小丑股慄欲墜,英雄豈能向猥瑣的豺狼低頭?他提劍揮向了自己的咽喉,那一腔溫暖的熱血映紅了白雪皚皚的大地,映紅了天山兩麓的天空。

陌刀問路:埋骨黃沙的大唐西域孤軍終極之戰

孤懸西域四十載,陌刀永衛大唐魂,殘兵折戟沉沙日,城破皆是白髮兵。壯哉!萬里黃沙難掩我千年軍威!悲哉!百刃抵項不棄我十里孤城!天地為之泣淚,四夷為之膽寒。西域千年不變的大地還在講述著大唐陌刀隊的不朽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